在快手这个热门短视频平台上,粉丝来源途径和背后的流量模型很值得探究,这关系到创作者能否获得持续流量。
互粉的低效益
互粉在快手是一种常见的增粉方式。对于粉丝量少的用户,大概有50%的互粉率,如加20人可能有10人回关。但有一定粉丝量的用户不屑互粉。而且互粉得来的粉丝更关注互粉本身,会进行粉丝管理,一旦发现对方取关自己也会取关。这样的粉丝对作品传播作用较小。在2023年一个小调查中发现,互粉来的粉丝很少会重复观看某个创作者的作品。互粉虽然能短期内增加粉丝数量,但长远看效益不佳。同时,平台也不是提倡这种增粉方式。
平台推荐规则下的粉丝
平台推荐规则很关键。就像之前在《2个层面,谈谈快手平台的传播机制》里提到的,作品发出后平台会搜集用户反馈。而通过“同城”或“发现”添加的粉丝才是强大私域流量。2022年数据显示,从这两个途径来的粉丝与其他来源粉丝相比,打开作品概率高出30%。一方面他们认可作品风格而来,再次看到作品大概率会播放。另一方面扩展性强,只要作品好,粉丝增加效率远比互粉高很多。
粉丝与发帖人的匹配
平台有效的传播机制能实现粉丝和发帖人的匹配。这个匹配是从“陌生人社交”到“粉丝老铁社交”的转变。早在2021年这种转变机制就在逐步完善。风格匹配在其中起到维系关系的作用。例如在快手上海地区,有很多美食创作者的粉丝是因为对美食风格的喜爱而关注的,这种因为喜好风格而建立的关系属于强关系。
稳固粉丝与发帖人的关系
平台对于稳固粉丝和发帖人的关系有独特设计。比如三个菜单“关注”“同城”“发现”。当作品发布,会出现在粉丝“关注”页面,让发帖人和用户近距离沟通 。据一位河北的创作者说,这样能让粉丝持续验证作品风格是否和自己喜好匹配,如果匹配关系更紧密,不匹配则会取关。这种近距离持续接触机会是巩固关系的关键。
流量转变逻辑
有一个从“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转变逻辑。创作者的“风格”或“人设”越突出就越容易形成紧密私域流量。就像一些快手上的搞笑博主,他们独特的搞笑风格吸引众多粉丝,再通过这种私域流量优势带动更多粉丝增长。这种逻辑下,粉丝群体越来越像是一个稳定社群。
私域流量池构建
完成从“陌生人社交”到“粉丝老铁社交”转变后就是构建私域流量池。当用户成交后通过一系列活动促使用户加好友,建立大量微信群来维护关系。例如有些电商主播,在销售产品后建立微信群统一管理粉丝,解答疑问等,让粉丝在这个体系下持续留存关注,这样私域流量池就能发挥长期价值。
你是否也认可这样的快手粉丝来源及流量模型的重要性?欢迎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