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商直播的消费额高达1000亿,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它既显示出直播业务的爆发性,也隐藏着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直播带货很火爆,可背后是消费者盲目追捧,还是理性消费,这值得深思。
电商直播的兴起
直播出售产品时,主播及其经纪人会进行筛选,但主要考虑好不好卖。这种方式和传统电商的“人找货”不同,电商直播时代变成“货找人”。这样的转变促使商家制造场景给消费者“种草”,改变了消费模式。比如一些新兴品牌通过直播迅速打开市场,很多原本不出名的小商家也开始在直播里赚到盆满钵满。而且不只是网红在做,明星也加入其中,呈现出全民带货之势。
电商直播还衍生出不同类型的带货方式。一种是明星的代言或者分享体验,另一种就是专业网红在平台直播卖货。不管哪种形式,都给商品销售带来新渠道。直播带货也催生出MCN机构,商家找MCN机构利用网红资源促销。以某小商家为例,它找了MCN机构帮忙,通过网红一小时的直播就达到了以前一月的销量。
网红带货质量堪忧
网络上很多消费者反映网红推荐商品有售后与质量问题,不少人失望抱怨。网红带货看似繁荣,但实际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像有的网红推荐某不知名护肤品,称效果堪比大牌,可消费者到手后发现是三无产品。网红为了赚取佣金可能忽视产品真正品质,对消费者来说就是欺骗。
即使网红也不想因质量问题砸招牌,但是“选品”环节很多时候执行不到位。《法制日报》记者咨询MCN公司发现,公司负责人只是简单看了下店铺链接就接单,对产品本身询问过少。这样的选品态度必然会导致部分低质产品进入直播销售渠道,伤害消费者权益。
网红带货背后的套路
“网红带货”为提高销量套路满满。微博投票显示近半数网友觉得这是新版电视购物。比如为了让数据好看,“刷数据”现象严重。商家为了得到广告主认可这样做,导致很多虚假繁荣的KOL存在。比如某KOL号称百万粉丝,可真实活跃粉丝很少,互动大部分都是刷出来的,使得一些真正有需求的广告主投入后没有得到相应回报。
一些网红的合作也存在问题。部分“带货”背后没有遵循正常商业逻辑,更多是为了赚钱而做出不诚信行为。某商家透露部分网红承诺高销量但最后根本没有效果,让商家白白投入资源。
良性带货与不良带货的并存
虽然存在不少不良的“网红带货”,但仍有网红与商家合作是良性的。他们会仔细选品,在直播中如实推广。一些有良心的网红,会自己试用产品一段时间再推荐,也会把产品优缺点都告知消费者。
但是不良带货也不在少数,两者同时存在让消费者难以辨别。而且不良带货会破坏行业形象,像一些虚假宣传的网红会让消费者对整个网红带货产生不信任感,导致真正在好好做的网红也受到影响。
平台监管的欠缺
对于直播带货中的问题,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当收到消费者投诉时,平台不可偏袒,对存在虚假宣传的网红应关停直播。比如有平台推出消费者反馈窗口,但却没有很好执行。
平台还应定期公布不良名单,像“私下交易黑名单”“虚假宣传黑名单”等。可目前很多平台对于网红带货的数据真实性缺乏监督机制,导致刷数据现象泛滥,影响市场的公平性。
消费者应如何对待网红带货
面对网红带货现象,消费者要学会辨别。不能盲目相信网红推荐,要查看品牌口碑等。比如说一些大品牌产品相对可靠,而新品牌要多方考察。到底该不该买网红推荐的产品,这需要消费者自己理性思考。那么作为消费者的你,在面对网红推荐的产品时,是会轻易相信购买,还是谨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