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的世界中,抖音和快手这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总是能轻易挑动大众的神经,这次快手起诉抖音、抖音反诉快手,热门话题背后是短视频格局悄然的改变。
布局相似的必然竞争
就当前而言,抖音与快手在诸多方面存在重合。主力受众人群的覆盖范围有极大重叠,不论是年轻人为主的直播受众,还是电商、影视产业等。这就像两个商业巨头在共享一块大蛋糕,总会产生争抢。从业务布局来看,双方都不想放过短视频、电商直播、影视点播这些盈利且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在国内这片有限的市场里,这样的布局相似必定会引发竞争。
像在影视方面,3月20日《大赢家》登陆抖音,5月10日《空巢》走向快手平台就是竞争的一种体现。双方都想在各类业务板块占据优势,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态势随着业务的发展日益激烈。
用户地域属性的变迁
曾经大众对两大平台的用户地域属性有个印象,快手前期集中于三、四线城市,抖音偏向一、二线城市。这种划分曾经让两个平台相安无事地各自圈地发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界限在逐渐模糊。各大平台都在挖掘更多的用户群体,不会局限于曾经的地域划分。不少原本在三、四线城市使用快手的用户开始接触抖音,反之亦然。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平台也通过各种手段吸引不同地域的用户,毕竟用户就是流量,就是利益的来源。拿年轻人为主的直播来说,没有哪个平台不想吸引更多来源广泛的年轻用户。
搜索引擎里的暗战
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快手发现的搜索引擎问题。在“360手机助手”输入“快手”,置顶搜索结果却是“抖音短视频”加上“推广”标识,这极其容易误导用户。在如今激烈的商业竞争中,搜索引擎上的流量截取是很严重的问题。一个小小的搜索置顶可能就会造成无数的用户流失或错误导向。这种直接干扰对方产品推广和正常运营的行为必然会引发被侵权方的反击。就好比做生意的门面,被别人的招牌挡住了道路,肯定要争一争权益。
国际化的你追我赶
在海外市场,双方也是竞争不断。2017年5月快手入驻俄罗斯,原本形势大好。但2018年初其海外团队调整优化,发展受阻。而抖音2017年8月开始走国际化道路,在收购北美短视频社交软件Musical.ly之后更是投入上亿美金。从下载量数据来看,2020年1月,抖音及TikTok在印度、巴西和美国的下载量比例相当可观。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双方都想在海外市场大展宏图,谁能更胜一筹也是这场竞争的看点。
商标侵权反诉之争
快手起诉抖音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抖音却也有理由反诉。比如抖音称快手的下载链接用了今日头条的商标来导流。商标在商业运作里是很关键的标识。一个知名的商标往往能带来无尽的商业价值。双方指责对方侵权,这背后不只是简单的法务纠纷,更是商业利益的博弈。每个平台都希望自己的知名标签不被侵犯,希望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
平台竞争的长远影响
抖音与快手的竞争不仅影响自身,也影响着整个短视频行业。在他们身后还有微视、秒拍等竞争对手在追赶。他们竞争的模式和手段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向。比如他们跳出短视频原本的限制朝着长视频发展,随着拍摄时长增加和电影点播等业务的开展,可能会改变大众对于短视频平台的定义。整个行业的生态可能随着他们的竞争产生变革。这就像池塘里两条大鱼不断游动,会影响整个池塘的水流走向。
在这个短视频的江湖里,抖音和快手的竞争还将继续。你认为这场竞争最终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