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在微信里收到拼多多砍价的请求?这看似诱人的活动,背后却藏着不少猫腻,让人又爱又恨。
砍价的火爆
拼多多砍价活动在社交平台上的火爆程度不容小觑。在达城市中心广场附近的随机采访里,六成以上市民帮人砍过价或转发链接。很多人会为了朋友下载拼多多专门砍价,像任先生这样从不使用拼多多购物的人,也因为朋友的砍价请求而专门下载。在社交圈里,砍价链接频繁出现,这一活动蔓延速度极快,涉及到家人、亲戚、朋友甚至多年不联系的友人。
这种火爆反映出大家对免费获得物品的渴望,大家都想试试运气,毕竟如果能够通过简单的邀请朋友砍价就能拿到心仪的商品,何乐而不为?
砍价中的困扰
然而砍价并不轻松。杨女士就因为砍价而懊恼,砍价耽误工作不砍价得罪朋友。赵女士的砍价经历更是让人无奈,“预计再邀两人砍价直接拿”的物品,拉了好多人也没成功,最后差一分钱,在多个群里找人砍价都失败。而且如果好友数量有限,感觉基本就没有成功可能。
这种情况不仅降低人们的积极性,还让砍价者的情绪变得糟糕,他们在这过程中付出很多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就像付出努力却没回报一般,这就导致很多人对砍价活动产生了抵触情绪。
砍价中的套路
很多人反映砍价存在套路。市民郝先生就表示在帮朋友砍价时遇到套路。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拼多多砍价”,有4882条相关投诉,包含虚假宣传、砍价成功不发货等情况。
记者亲身体验砍价一款小米扫地机器人,被诱导分享链接。不断显示还差一点就能拿到,结果邀请了数十人仍未成功,规则各种变换。先显示差金额后来变成刀数,再又变成百分比显示进度条,拼多多似乎在有计划地诱导用户不断拉人却不兑现奖品。
消费者的无奈
消费者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很无奈。像赵女士,把自己的社交资源全用上了还是没能成功,感觉自己的社交关系在拼多多的砍价活动里变得很廉价。对于那些不怎么联系的朋友发来的砍价链接,很多人也不好拒绝,因为毕竟有多年的交情,拒绝好像显得很小气。
而那些真心实意想通过砍价得到实惠的消费者,被这些套路搞得疲惫不堪,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拉人砍价,结果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只收获了一肚子的怨气。
是否欺诈存疑
针对砍价中遇到的这些问题,达州天仁和律师事务所的罗泽文律师表示目前不能单凭用户表述判定拼多多砍价是否构成欺诈行为。法律界定似乎存在困难,因为没有明确界定到这种砍价行为到底是否为欺诈。
这也让很多消费者感到迷茫,如果这样不断套路消费者的行为都不是欺诈,那消费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法律的明确界定,消费者只能继续在砍价时小心翼翼。
对砍价的思考
从整体来看,拼多多砍价活动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想通过社交裂变让更多人参与到平台中。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偏离了正常的营销路线。
商家应该更重视诚信,即使是营销活动,如果只是靠套路或者诱导消费者来进行,最后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而消费者也要理智看待这样的砍价活动,明确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可能的失败结果。
你在拼多多砍价时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快来评论区分享,欢迎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