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商领域的发展风云变幻,下沉市场成了众多电商争抢的大蛋糕。拼多多在这个战场上成绩斐然,淘集集虽看似走相似路线,结局却大相径庭,这其中的缘由非常值得探究。
目标人群的定位
电商平台的目标人群定位十分关键。拼多多针对的是“五环外用户”,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而淘集集把目光对准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消费者。这样的定位看似雷同,都着眼于消费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比如说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地区,这样的人群数量众多。但不同的定位在后续发展中可能带来不同的细分需求,如果没有精准把握,就易导致后续问题。就像在这些地区人们对于商品的性价比要求极高,当一个平台不能持续提供符合需求的商品时,就会逐渐失去用户。
淘集集的目标人群定位明确后,却没有很好地深入挖掘这群消费者的其他需求。相比之下,拼多多在后续发展中有一些围绕自己目标用户展开的特色服务和产品推荐,这就让它在竞争中有了更好的用户粘性。
营销拉新的手段
在电商世界里,营销拉新是平台发展的重头戏。拼多多的“砍一刀0元拿”人尽皆知,这一方式凭借超强的社交属性,让用户参与度极高。淘集集的“分享得红包”也如出一辙。以我身边的一个例子来说,我的一个朋友在拼多多上通过多次分享砍下了一款价值几百元的商品,他乐此不疲地推荐给其他人。而淘集集早期也有用户因为分享得到红包而注册。
然而这种单纯靠烧钱补贴的拉新手段隐患很大。比如在某个时间段,网络上出现大量抱怨淘集集领了红包无法兑现的声音。长时间的烧钱而没有后续有效的转化措施,让平台资源浪费严重,用户流失速度加快。而拼多多在拉新后能够对用户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关联推荐,让新用户在平台上有更多的停留和消费。
商品价格的策略
无论是拼多多还是淘集集,在商品价格方面相对于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都有很大优势。他们的“省钱”策略吸引了大批价格敏感型用户。在一些小县城的集市地摊上,能经常听到小贩说拼多多或者淘集集上的东西比这里还便宜。很多人愿意为了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差价选择在这两个平台购物。
但仅仅靠低价是不够的。当物流成本、运营成本等增加时,平台必须要确保商品性价比依然存在。拼多多有其强大的供应链来支撑低价策略,而淘集集在这方面比较薄弱。例如有用户反映在淘集集上购买的一些商品虽然价格低,但质量非常差,导致后续不再选择该平台。
运营模式的缺陷
淘集集在运营模式上存在致命缺陷。它以为撒钱就能获取大量用户,于是大搞补贴、满减。2019年6月之后还加大烧钱力度,月活一度超过7000万。可是这些单纯烧钱换来的注册用户没有被有效的运营方式巩固。例如很多用户注册完领了红包就走,没有形成持续的购物习惯。
而拼多多在运营时注重构建生态体系,通过用户需求反向推动供应商优化产品和服务。淘集集没有这个环节,只是一味的拉新,不去考虑如何把新用户变成忠实客户,这就注定了会随着资金的减少而逐渐走向衰败。
平台自身的不足
淘集集作为新兴平台,上线时间短,发展模式简单粗暴。在对待货品质量和售后这些问题上,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就像在一些网络购物投诉网站上,淘集集的投诉量居高不下,很多是关于商品是假货或者售后无人处理等情况。这在电商竞争中是致命的,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购物体验。
而淘宝、京东虽然也面临这些问题,但他们毕竟发展多年,有一定的应对措施和品牌形象。淘集集没有利用好发展初期建立良好口碑的机会,最终导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竞争环境的压力
当下沉市场成为香饽饽时,竞争异常激烈。京东拼购不断加码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众多电商巨头和中小商家都想在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分一杯羹。淘集集即使在早期拥有一定的资本支持和较高的月活量,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没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是很难立足的。像拼多多在开拓下沉市场时,不断推出适合当地消费习惯的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而淘集集缺乏这样创新的营销策略。
淘集集的失败给其他电商平台什么样的警示?同时想问问大家在选择电商平台的时候最看重什么?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且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