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曾经是生鲜电商领域备受瞩目的企业,如今却陷入了重重困境,这让消费者和从业者都深感唏嘘。这样的转变无疑是一个极具关注度的话题,曾经的明星企业为何走到这一步值得深入探讨。
极速达业务的萎缩
在过去,极速达业务是每日优鲜的一大特色服务。然而,今年6月30日至7月2日,短短3天内,就陆续关闭了9个城市的极速达业务。而且截至7月21日,仅剩下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城市保留极速达业务。这种业务的快速萎缩,说明每日优鲜的运营出现了很大问题,或许是资金紧张导致无法继续维持在多城市的极速达布局。其背后可能是企业对成本管理的失控或者盈利状况的糟糕。
众多城市失去极速达服务,消费者的体验大打折扣。曾经习惯了快速收到生鲜产品的消费者,现在只能持观望态度或者干脆转向其他竞争对手平台。这对每日优鲜的品牌形象和用户粘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员工面临的困境
随着企业的每况愈下,员工也深陷困境之中。7月22日在脉脉平台上有消息称,每日优鲜80%的员工要待岗。这是企业经营不善后的必然结果,企业出现困难往往最先波及员工。这些员工或许面临着经济上的压力,原本稳定的收入变得不稳定,生活计划被打乱。
同时,对于留下的员工来说,也要面对巨大的挑战。企业经营方向的调整、业务规模的缩小,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可能都会增加,而且看到企业目前的状态也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产生担忧。
缺货与商品种类减少
在多个社交平台都能看到有关每日优鲜缺货的问题。记者在7月27日调查发现,每日优鲜APP上水果仅有6个分类,每个分类下不超过6个选项。这表明每日优鲜面临着很严峻的供应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消费者企鹅提到对每日优鲜从有好感变为失望。曾经因为东西全、新鲜、配送快而选择它,还购买了年卡会员,但现在商品种类少得可怜。这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同时也使得每日优鲜进一步失去市场。
资金短缺的恶果
每日优鲜早在今年3月就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这是因为其资金紧张。山西东辉集团的2亿元以及拟售子业务股权获得的9亿元现金流,也只够烧三个月左右。由于资金短缺,即使想抓好供应也难以做到,只能看着市场机会流失。
资金短缺问题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的诅咒,拖欠供应商货款会让供应商减少供货或者停止供货,从而导致商品种类减少,进一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购买数量,企业收入降低后又更加没有资金解决困难。
业务调整背后的无奈
每日优鲜针对关闭部分城市极速达业务表示是出于盈利考虑,关闭的都是亏损较严重的门店,而且调整范围主要是低线城市。虽然从企业盈利角度似乎有一定合理性,但这也是无奈之举。自身资金有限只能收缩战线,尽力保住营收占比大的城市业务。
然而,这种调整必然导致市场份额的缩小,原本在那些城市的消费者会被竞争对手抢夺,而且市场对于每日优鲜的信心也会降低,不利于未来市场的拓展。
可能的出路与前景
有人猜测要拯救每日优鲜,可让叮咚买菜和美团买菜的客户跳转到每日优鲜,清光库存来回本然后重新开始。并且它与京东合作紧密,京东配送的次日达、云超产品也许是个机会。被收购也可能是一条出路。
但这些方式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竞争对手不会轻易让自己的客户转移,京东的合作也不一定能完全拯救每日优鲜。被收购也需要有合适的企业愿意出手且能解决它的众多问题。
每日优鲜从曾经的辉煌走到现在岌岌可危的地步,不禁让人思考,在生鲜电商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企业该如何确保自己长久稳定地发展?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发表看法,也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