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视频的世界里,一些独特的普法方式正悄然走红。董叔识别笨贼的搞笑剧情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吴尔渥这位普法“二号坏蛋”却尚未被大众完全熟知,这样一个有潜力的人却不为人广知,实在是有些遗憾。
吴尔渥的模糊形象
在众多普法视频的主创人员中,吴尔渥仿佛是个神秘的存在。很多看过作品的人只记得他在视频中的反派形象,对真实生活中的他知之甚少。大多数观众的目光都被像董叔这样的人物吸引走了。在东北这样有着独特文化氛围的地方,像他这样被掩盖光芒的人不在少数。他就像是一个躲在大众视野角落,努力发光的人。而正是这种神秘却又略微尴尬的境地,值得我们去深入关注他的故事。这背后是网络视频传播的选择性,有的明星般的人物容易被聚焦,而他处于配角位置较难突出。
他习惯在快手这样的平台默默耕耘。他所在的快手上,每天诞生无数的视频作品。但能像董叔他们那样走红的普法视频还是少数,吴尔渥想从这样海量的视频中脱颖而出,困难重重。
曾经的电台主持经历
吴尔渥已经做了9年电台主持人。电台这种传统媒体在当今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受群众火热追捧。在城市里电台广播听众逐年减少,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电台也慢慢开始被新兴媒体取代。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9年的电台主持工作。这9年,他的声音通过电台电波传遍某些特定的区域。他每天准时坐在直播间,带着自己的热爱讲解节目内容。他不像那些年轻偶像,他没有外表的加持,只是靠着自己沉稳的声音和扎实的主持功底,服务着可能小众但忠实的听众群。
对他来说,电台主持虽然稳定,但却没有演戏来得激情澎湃。他心中对于表演的热爱就像一团小火焰,慢慢燃烧。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小淘气不爱学习就爱演戏,对演戏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执着。
表演梦想起航
吴尔渥没有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他在表演领域完全是一个自我探索者。在一些相对落后或者小的城镇,没有专业的表演学校或者学成归来教导表演的人士。这种缺乏量化标准和学习渠道的现实,没有打败吴尔渥。他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开视频工作室。那是几年前的事情,当时的地点可能就在当地一个不太起眼的写字楼或者民居里。他自己规划着工作室的布局,一点点拼凑设备。当时他身边或许还有不理解的家人朋友。但他心里想着的只是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一心开启从广播到表演的转型之路。
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成了他的避风港。在这里他可以随意创作与表演有关的内容。虽然那时候可能受很多因素限制没办法进行大规模的制作,但是他一直都在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多年。对于无法学习专业表演知识的他来说,这工作室就是他的梦想发源地。
参与普法表演
当他得知自己要加入普法段子表演团体的时候,内心是非常复杂的。这种复杂的情绪就像初见一桌新菜,既好奇又怕不适应口味。他担心这样用饰演犯罪分子的方式普法不被大众接受。因为在中国社会,传统的普法方式有着很大的主导地位。人们习惯严肃地对法律法规条文进行学习宣传。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不一样。大城市的人可能相对容易接受新的形式,而一些偏远乡村或者老社区的人群可能还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但互联网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快手上发布作品后,来自网友的支持就像一股暖流。人民日报等媒体的肯定更是让他和他的团队信心大增。这些点赞和评论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每天可能有来自南方繁忙都市的年轻人在通勤路上看了作品点赞,也有北方乡村的老年观众在家中看了之后满意地竖起大拇指。这些支持让他们的团队能更好地放开思路创作。
作品的影响与热度
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发布了45个作品。在短时间内能产出这么多的作品,不仅是速度快,质量也高。这体现了团队的创作决心和实力。这些作品收获了120多万粉丝,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观众。在东北就有当地的观众说平常就喜欢看他们的作品当解闷。而南方的一些观众说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了一些东北方言和文化。
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受到大家的喜爱。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很少能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学习法律法规。他的作品就像一阵轻松的风,吹到民众中间,把法律知识送到大众眼前。
“没追求”背后的追求
他总说自己没追求。但其实他有着大大的梦想。他戏里戏外的差别就如同白昼黑夜的对照。他就像一位默默耕耘却鲜有人知的老黄牛,在表演事业上勤勤恳恳。在快手短视频的时代浪潮下,他从一个电台主持人,转变成了一个颇具人气的演员。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不要小看自己的爱好。那么你?你有没有为自己的爱好坚持到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