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的广阔版图里,视频号电商对于部分商家是“重资产”这一现象引人注目。这既是当前电商模式探索中的挑战点,也是行业转型发展的一个聚焦点。
视频号前时代商家
早期布局微信私域的商家,有着自身的考量。例如在某些地区,比如南方一些沿海城市,有众多小众的手工艺品商家。时间大概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私域,这些商家售卖的手工艺品比较独特,适合私域转化。他们看到别的平台竞争饱和后,像一位做陶瓷手工的李师傅,就选择微信私域。私域能对产品进行二次转化,对他们的盈利很关键。有些商家靠回头客在私域维持运营,发展新客源较难。
当视频号到来,这类商家也面临新问题。他们习惯聚焦私域模式,公域流量转化方面并不擅长。视频号想把公域流量引入私域沉淀,对他们反而是一个新课题,需要新成本投入,就像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开发新航线。
后来才接触视频号的商家,往往经过市场教育。像某二线城市的年轻创业团队,他们在抖音平台已经有稳定布局。2022年看到视频号处于红利期,在数据显示流量增速可观的吸引下,顺势在视频号开店。对他们而言开店简单,但发现运营逻辑不同。
这类商家虽然有成熟的电商思维,可视频号的私域沉淀链路有特殊性。在视频号,客户来源复杂,精准定位较难。他们要在视频号利用私域优势,运营成本不低,之前在其他平台的经验不能完全照搬。
小程序电商与其他模块
小程序电商在微信体系里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上海的一些商家,早前比较依赖小程序电商获取业务。然而小程序电商的公域流量运转能力不足。从一些数据来看,小程序电商在公域的转化率相比一些大型电商平台低一些。
公众号也是微信的一大模块,但是商家通过公众号获取公域流量转化的效果也不太理想。企业微信更多是在商务沟通方面起到官方背书,在公域流量转化上也表现普通。在这样的前提下,视频号电商的崛起有其特殊意义。
投入产出比的困扰
无论是视频号电商服务商还是其他服务商,投入产出比都是头疼的事。以北京的中小服务商为例,其服务的小商家付费能力有限。在为一些小商家走完标准化服务流程后,很难得到可观的效益。从成本数据看,人力、推广等成本难以压低,收益却不理想。
标杆案例的打造非常困难。一方面不容易挑选,另一方面想传播却很难触及核心玩法。要是做出标杆案例,其细节又是商业秘密,能传播的玩法都是皮毛,这极大限制服务商在市场的拓展。
微信的调整举措
今年5月微信把视频号直播电商团队并入到微信开放平台是明智之举。这一举动是为了增加体系的开放性。就好比科幻小说里不同的文明开始互通有无。在案例资源流动性方面,将能让资源在各服务商之间流转起来。
通过这样的整合,有望缓解之前视频号电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让商家更好的利用微信体系资源,也让服务商能benefit其中。
熟人电商尺度
视频号电商融入微信体系后,还面临着“熟人电商”尺度把控的重大问题。这种熟人电商模式在乡村地区可能较为常见,像农村的农产品销售有时就是靠着邻里之间互相信任的熟人关系做起来的。但是一旦规模扩大到城市等复杂环境,问题就多起来。在这种模式下,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如何处理交易关系中的纠纷等,目前都没有标准答案。
你认为视频号电商未来究竟能够在电商竞争中立于何种地位?希望你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也欢迎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