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当下,视频号的商业化进程犹如龟兔赛跑中的乌龟,虽稳步推进却与其他短视频平台的商业化拉开差距,这既是其谨慎风格的体现,也让部分创作者积极性受损。
创作者的期待
一方面创作者在视频号上的声量增大、内容变丰富。如很多创作者利用视频号发布各种不同类型的内容,包括生活小技巧、美食推荐等。另一方面他们期待更好的商业化工具。就像一些由其他平台扩展过来的创作者,他们希望视频号能有像其他成熟平台那样能带来可观收入的商业化手段。
推荐算法的影响
视频号独特的推荐机制既有好处也有弊端。有运营者称同一个视频在别的平台播放量稳定,在视频号却参差不齐。因为它是推荐算法和朋友推荐结合,对观众辨别不够清晰。例如有的文化类视频在推荐算法主导下可能传播得不够精准。这客观上影响广告主投放意愿。
商业化工具的不足
当前视频号的商业化工具不够强大。从多位创作者处了解到其广告对接中台等无法与成熟平台匹敌。虽然有广告对接中台互选平台、带货中心、直播等方式,但收入效果仍不理想。像有的创作者在其他平台每月能有高收入,在视频号收益相比就差很多。
创作分成计划及意义
创作分成计划是新的希望。像张孝超所说的在原创视频下挂载新广告系统,线上自动化运作。这可以减少线下勾兑时间。例如一些小的创作者就不必辛苦去拉广告,有机会单纯靠内容创作盈利,沿着张小龙对视频号发展的设想走。
与微信生态联动
视频号在微信生态里有独特的“原子化组件”能力。许多公众号作者开始发布短视频并用直播功能。小程序和视频号的联动也很常见。这不同于其他平台靠算法推荐的商业化逻辑。例如一个健身公众号,利用视频号直播健身课程时,能吸引大量公众号粉丝参与。
对创作者群体的影响
那些有创作意愿且对视频号粘性高的作者希望得到更多扶持。在过去3个月虽然视频号针对一些创作者流量增长和变现难有解决办法,但商业生态变化不明显。高粘性的创作者期待能在视频号得到更好发展,产生更多经济回报。
视频号一路走来,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但它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那么视频号要多久才能真正实现商业化的飞跃,从而让创作者真正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