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的I/O大会一直是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往年发布的创新内容,今年再看却让人感觉似曾相识。这种重复性行为到底是稳健发展还是缺乏创新能力的表现,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去年的重复之嫌
Google I/O大会今年的内容似乎在很多地方与去年重合。例如同样的转型策略在同一舞台再次提及。去年发布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相关的人工智能项目,如深入到邮件、相册、社交等产品以及进入iPhone等新东西,今年大多只是做了小幅度更新。这会让很多期待新鲜感的观众觉得失望。就像一款游戏,第二年的更新仅仅是换了皮肤而没有新玩法。
去年推出的智能音响Google Home,本以为今年会有第二代产品带来全新体验,结果只是增加了少数几个新功能。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集中精力完善既有产品,但也让渴望新科技爆发的市场略感无趣。
人工智能功能演示
现场演示的Google Lens,可以通过对准花朵告诉你花名,这是很有趣的功能,但类似微软的应用微软识花,这种相似性可能会被质疑缺乏新颖性。不过这也证明自然识别领域的竞争激烈。关于Assistant,为了让它无处不在,Google公开了SDK,能看到大屏幕上有超过70个合作伙伴的Logo,这表明Google在努力拓展其应用规模,但相比新功能而言,这更像是在巩固既有成就的布局。
皮蔡提到免费开源的TensorFlow机器学习,这展现了Google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开放态度。然而这看似美好的背后,是否也存在着引领创新步伐放缓的隐患?毕竟,当精力更多投入到推广现有成果的布局时,对全新功能研发的资源投入可能会受到影响。
Android新系统
Android O的发布没有带来非常多的惊喜,画中画模式是一个亮点,但整体上能看到的变化不多。其主要目的似乎是约束那些不靠谱的应用开发者。这体现出Android系统面临的现状,小众的新功能难以满足当下需求,更多的还是要对周边开发者环境做出规范和调整。
Android One改名为Android Go,这是Google在不发达国家寻找新用户计划中的一部分。多年尝试后有此结果,表明Google认识到在这些市场中不能简单沿用以往的策略,但是改名能否带来本质变化以及后续的成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VR和AR领域
Google在VR领域的发展并不顺利。原本的VR标准平台,在推出的一年时间里只有3家合作方,加上自家的Pixel手机也才只有4部手机支持。这显示出其在推广VR合作方面遇到了困难。不过他们在原有VR教育应用Expeditions上做出的AR改进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学生能看到桌面上升腾起龙卷风等。这虽然有进步,但和其他科技巨头在VR/AR领域全面布局且迅速发展相比,Google的步伐似乎慢了些。
广告收入与人工智能
长期以来Google靠搜索中的广告盈利。在人工智能时代这面临挑战,例如人们在搜索东西时看到广告是正常的,但用语音助手问问题时就不能接受先有广告。尽管Google在人工智能技术上领先,像照片、语音、垃圾邮件过滤等方面都有应用,但是仅靠人工智能还不足以开辟新营收来源来替代广告收入。而Google试图以Pixel高端手机来推广语音助手的策略也面临苹果和三星的竞争压力。
总结与展望
Google在这次I/O大会上表现出动作迟缓、创新缺乏的一面,更多是在巩固既有成果。从务实角度看这或许有助于优化产品体验,但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浪潮中容易落后。Google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突破创新。是加大研发投入去探索未知,还是继续在现有框架内精耕细作,这是个需要权衡的问题。
你认为Google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能在科技领域重新大放异彩?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关注科技的人去思考。你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也请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话题讨论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