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小红书凭借明星入驻和“种草笔记”火得一塌糊涂。可就在3·15消费者维权日前夕,被举报刷量、刷粉以及笔记代写等问题,这实在太让人大跌眼镜了。这一事件牵扯出互联网行业数据造假这个老弊病。
小红书的成名与问题曝光
小红书最初是因为众多明星的加入,他们发布自己的日常和推荐等种草笔记而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可是现在被发现刷量等问题,这对于那些原本真心分享的用户很不公平。很多用户在小红书寻找真实的好物推荐,而不是充满水分的推广。一旦刷量横行,真正好的内容可能被淹没。
这些刷量刷粉等行为就是利用了平台规则的漏洞。像以前也有很多互联网平台遭遇过这种事情,小红书也没能幸免。许多推广产品的商家就想走捷径来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互联网刷量黑幕
数据造假在互联网圈已经不是新鲜事。南都也报道过电影刷分、视频网站刷播放量等这种刷量现象。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都是刷量的重灾区。刷量的营销团队不断出现,他们声称只要有“人”的平台就能刷。这背后是不正当的利益驱使,他们不管是否破坏平台生态,只是为了赚钱。
刷量团队通过提供各种服务来盈利。比如对于小红书,除了点赞、评论等常规刷量,还具体到笔记收藏、小视频播放量等。他们非常熟悉平台运营规则,甚至提供代写、代发笔记这种太过火的服务。
小红书的反作弊措施
小红书的专业风控和反作弊团队也在努力,通过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来甄别刷量行为。但是刷量团队称其反作弊机制对真人账号作用不大。尽管小红书表示识别算法会更新,不管刷量团队用何种账号都能识别。这种攻防战让我们看到平台维护自身健康生态的努力,不过看起来似乎还需要更多改进。
平台不能靠商家主动举报刷量行为,应该要从源头上杜绝刷量的可能性。如果刷量行为继续泛滥,那么平台的信誉必然受损。
刷量对用户的影响
对于小红书的用户来说,刷量刷粉行为影响很大。有的用户明显感觉到平台推广变多,比如小红书上突然很多美妆博主同时推一个产品之类。这让用户觉得不够真实。像小陈等用户现在使用小红书的频率都下降了。用户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分享,是基于用户自身喜好的推荐内容,而不是被刷量推上去的虚假热门。
小红书之前积累的良好用户口碑可能因为这种刷量行为而被损害,很多用户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平台的推荐内容。
刷量背后商家的心态
商家想要产品推广得更快更广,所以就想到刷量这种手段。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商家想快速打开知名度,觉得刷量能够快速达到效果。他们可能忽视了从产品本身去做文章,去吸引真正的用户。
这种短视的行为其实对商家来说也是危险的。一旦被发现,产品形象受损,而且也难以真正获得忠实的用户。
小红书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红书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坚决打击刷量刷粉行为。要不断更新反作弊机制,确保平台内容的真实性。可以加大对刷量作弊者的处罚力度,无论是刷量团队还是要求刷量的商家。
还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让更多真实的分享得到展示。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用户的信任,让平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你是否觉得小红书能彻底整治刷量刷粉的现象?希望你能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