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快手这个平台发展迅猛,其电商领域充满机遇与独特之处。但同时,传统的按粉丝量找主播带货的低ROI问题也让人头疼。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复杂情况?
主播与粉丝量的误区
在快手找主播带货,很多人习惯性按粉丝数量排名选择。就像之前有商家,看到某个500万粉丝以上的主播,觉得人气高就找他直播卖货。仅仅支付坑位费后,没有别的配套营销。结果发现,尽管快手日活达两亿多,可这种方式的投入产出比极低。这是因为快手活跃创作者多,只看粉丝量是很片面的。
另一个例子,有小品牌找快手头部主播带货,以为粉丝多就会有高销量。但因为产品定位和主播受众不符,销量惨淡。这表明在快手选主播不能只依赖粉丝量。
快手直播的规模
快手的日活两亿多,并且活跃创作者众多。据估算,其每天直播场次比淘宝直播多一个量级,达到几十万场。例如在一些热门节日,如春节前后,快手的直播场次更是猛增。
在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主转为线上直播卖货,大大增加了直播场次和品类。而快手电商在去年双十一开始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直播的规模效应愈发明显。
快手短视频的带货逻辑
当前快手上主要以直播带货为主,短视频带货很少。不过8月官方开始鼓励发展短视频带货。例如之前有商家一直专注直播带货,没有重视短视频内容。后来发现一些同行利用短视频种草,再引导到直播间购买,效果很好。
像一些主打时尚服饰的账号,以前都是靠直播介绍衣服的款式和穿搭。但尝试用短视频展示每日穿搭后,涨粉迅速,也为直播带来更多流量。
快手电商的起源与发展
快手电商起步较晚,早先是一些小范围的私下交易,如玉石等自己有啥卖啥。直到去年双十一散打哥带货效果显著,加上淘宝直播千亿GMV的刺激,开始迅猛发展。曾经有做手工饰品的商家,以前只是在微信上卖,后来看到快手电商的潜力,入驻之后逐渐打开市场。
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商品类目进入快手电商,像食品类目,入驻并内测的食品商家反馈效果不错,他们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在快手上取得很好的销量。
快手用户群体和商品经营
快手用户群体和拼多多有重合部分。很多商家会用商品当成短视频内容来经营,其粉丝也更垂直、更有粘性。例如卖农具的商家,用短视频展示农具使用场景,吸引了大量农村地区的垂直粉丝。
而且在这种机制下,不是实物交易的生意也能做得很好。就像知识付费,在快手有很大体量,快手官方还出了专门产品支持,主播可以轻松在平台进行知识交易。
快手同城的独特优势
快手同城基于LBS,融合短视频、文字与直播三种形态。它在三四线城市有着巨大日活。比如一个当地特色小吃商家,在同城直播制作流程,价格略低于线下,很多本地用户看到就会下单购买。
还有一些线下生活服务类商家,通过同城直播展示服务内容,吸引周边的潜在客户。这是其他平台不具备的地域化优势。
你对快手电商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欢迎评论互动,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