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机的营销渠道变化一直备受关注。小米宣称有70%的销量通过互联网完成,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点。比如那50%通过微博、论坛等社会化渠道转化为购买,这曾是小米营销的一大利器,但如今却面临挑战。
微博营销的困局
曾经小米微博运营有过辉煌。可现在,微博对用户吸引力降低,早期米粉已疲态渐显。从2012年中期起,小米被打上“过度营销”“期货手机”的标签。即使雷军表示负面消息不影响销量,但不可否认微博的营销效果在大打折扣。而且最初小米将微博仅当作营销平台,早期的运营手段简单,后续效果不理想。
现在微博的影响力已不如从前。以前小米靠着微博等社会化渠道能快速提升曝光度和粉丝数,可现在用户互动欲下降,那种靠简单运营活动带来的热度难以持久。
口碑营销的变化
小米的口碑营销曾强大无比。虎嗅文中提到第一批使用者“米粉”会向家人朋友推荐小米,从而形成第二批使用者。黎万强也说超700万销量中42%的用户有2 - 5次重复购买。但如今随着早期用户的激情褪去,这种基于人员推荐的口碑营销或许遇到了瓶颈。
因为最早的那批“发烧友”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推荐。他们自身的热情下降后,新用户的获取速度可能就会减慢,这对依赖口碑传播的小米来说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运营策略的调整
黎万强提到小米微博运营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认识和做法的局限导致如今的困局。基于这点,小米要调整运营策略。在微信方面,前5000用户中售前咨询多,但团队没搭建好不敢大幅推广。这说明小米有新渠道探索的意识,但受到自身条件限制。
同时小米有考虑Qzone等平台,这是对新营销渠道的尝试。以前那种靠单一渠道的做法得改变,需要从更广阔的范围去寻找新的增长点。
校园市场的潜力
校园市场是很有潜力的,华为在校园市场做得很好,它的单款机型销量超小米各款手机之和。目前小米虽和运营商深度合作,但在校园市场动作不大。如果能将千元左右的小米手机在开学营销时带入校园,将有机会提高销量。
校园有着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对手机的需求大。小米如果能针对这一群体推出适合的营销方案、产品特点等,就可能成为小米新的营销增长点。
大众媒体平台的需求
当小米的目标变为3000 - 5000万台时,仅靠目前的互联网渠道不够了。这时大众媒体平台就很必要。尽管小米精力有限时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互联网渠道,但未来扩大规模必然要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
之前雷军想切断线下广告,但现在看来,借助大众媒体能让小米的产品被更多普通大众知晓,不能局限于之前的营销范围。
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小米在探索新营销渠道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新渠道的搭建和运营、和原有营销模式的衔接等问题。但如果处理得当也有机遇。像在微信、Qzone等平台若成功布局,在校园市场打开局面等,都可能使小米的销量再上一个台阶。
小米的营销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它需要不断试错、探索。那你觉得小米能成功转型拓展新的营销渠道吗?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