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春节红包的金额连年攀升,其增长速度甚至比北上广房价上涨还快,其中的门道和背后的利益关系是大家应该去关注的点。
移动互联网春节红包的疯狂竞争
春节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各大互联网平台在这个时候开始红包大战。2021年比如抖音、拼多多、百度等都投入大量资金。拼多多因特殊原因错过春晚仍推出28亿红包,百度为回港上市投入22亿。大家都想在这个流量高峰时期争得一席之地,竞争异常激烈。不同平台有着不同的目标,这场竞争是对用户和市场份额的抢夺。
不同平台红包策略不同。像抖音在春晚的互动红包吸引众多用户。而拼多多由于负面新闻退出春晚后,其自然地把重点放在社交拉新上,28亿红包没有对刷视频时长的要求也没有强导流需求。
用户对红包利益的实际获取
从用户来看,大家关心分到手里到底有多少钱。很多平台虽然宣称高额红包,但分到每个用户手中往往只有少量金额。更有一些平台设置了高提现门槛或文字游戏。例如今日头条、抖音、淘宝直播的点淘APP等,这使得用户实际到账成本远大于参与成本。
用户总体上处于一种相对被动的状态。不管金额多少,大家为了那一点可能的小收益在平台上花费时间或者拉新,但最后到手的或许并没有想象中多。
红包背后的商业目的
平台发放红包都是有背后商业目的的。像2021年的春晚红包,未能成为赞助商的平台靠红包总额拉新、增加产品时长。百度22亿红包中的好运卡玩法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团圆红包侧重拉新。各平台都是想通过红包吸引用户关注从而增加自己平台的商业价值。
举个例子快手招股书显示自身是最大的直播平台等这无疑吸引百度想与它相结合推广产品。平台的商业布局隐藏在红包背后,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他们的商业计划。
红包对平台下载量和日活的影响
在2019年百度投入22亿红包可是并未让百度APP下载量靠前。其百度系产品也仅有极速版在当日表现稍好。然而2021年春节快手表现亮眼,快手极速版在App Store连续三日下载量第一,快手也保持在前十之内。
不同平台红包策略不同导致的结果大有差异。背后体现出平台在红包设计和投放对象等环节的考量对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平台的红包玩法特色
每个平台红包玩法都有特色。拼多多让用户和朋友面对面摇手机拼红包,聚焦线下熟人场景。这种玩法与其他平台区分开来。快手围绕直播电商渗透做超级播与超级年礼活动。不同的玩法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体参与。
不同平台玩法都是根据自身的平台性质和战略目标设定的。像百度结合全家桶产品玩法就是基于自身产品众多的特点。
红包背后品牌商家的角色
不能忘记品牌商家在红包背后的支持作用。当用户领到平台红包感觉幸运的时候,背后是很多品牌商家在站台。这些品牌商家通过平台的红包活动获得曝光进而影响消费群体。品牌商家与互联网平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整个红包活动体系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那你怎么看待这些互联网平台春节红包背后的各种现象?希望大家点赞分享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