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短剧行业越来越火爆,但背后的操作和发展规律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短剧的快速制作周期
在短剧行业,速度成为了一种特色。就像何平透露的,5天完成剧本,3天拍摄,4天后期制作,第5天就能上线,这种快速的流程令人咋舌。在现实中,很多短剧制作公司都是按照这种类似的紧凑日程安排的。比如有的小型公司为了赶上线时间,编剧日夜赶工,演员也是串场式的拍戏。这一方面是因为要抓住当下的热点题材,迅速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短剧。而且有很多小成本制作团队,资源有限,只能通过这样的快速周转来出品更多的作品。
这种快速制作虽然能节省成本和快速上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少短剧因为赶工,质量不过关,从剧情到表演都很粗糙,内容缺乏深度和内涵。
投放与爆款的关联
投放和爆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投放一万却只能收获九千的观众充值付费,那么后续再投放就是亏损。相反,那些能成为爆款的短剧,如一部投了90万的短剧能在一段时间内月均收入100万,就很可观。许多短剧制作公司把赌注都压在了爆款上。例如一些新公司进入市场,就集中资金对一两部他们认为可能爆的短剧进行大量投流。
但是这种判断爆款的方式也存在风险,没有完全绝对的爆款标准,有时候即使前期数据好,后续也可能因为其他因素导致收入不佳。
初期短剧的状况
起初的短剧大多粗制滥造。这是由于门槛低,吸引了很多没有经验和能力的从业者。他们只是想着利用低成本赚快钱。在短剧刚开始的时候,真的是什么样的作品都有。像有些短剧剧情无厘头,拍摄场景简陋,演员表演也很敷衍。这和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大家都想先抢占市场份额。而且初期缺乏监管,一些公司为了吸引受众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拍摄擦边短剧。还有很多短剧走爽剧路线,一味地追求刺激观众,让他们付费充值。
这样的情况导致投资浪费严重,很多短剧都无法盈利,最后只能被淘汰。
短剧拍摄方式的变化
从演员孙虎城的角度可以看出,微短剧的拍摄方式慢慢向传统剧集靠近。现在会利用大数据分析抖音热播榜,并且跟平台沟通来确定题材方向。在实际操作中,已经有制作公司积极和平台人员定期开会交流数据。而且很多编剧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根据热门题材去创作。对于演员来说,表演要求也更高了。这比以前那种比较随性的创作模式更加专业和规范化。这也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要经历的变革,以期望提升内容质量。
短剧平台带来的变革
免费短剧平台的出现有着重大意义。像红果、河马等平台,扩大了短剧的受众范围。以前愿意付费观看短剧的只有六七百万人,现在通过免费平台的推广,短剧能触达的用户扩大了100多倍。并且这种变化促使行业不再只注重卡点,开始向重视剧情的影视化发展。制作公司的收入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是赌爆款,现在只要片子质量和内容不差,多少能回本。例如一些中型的制作公司,拍摄成本能回收很大比例。
演员转型与行业融合
部分长剧腰部演员想转型短剧,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因为短剧表演风格更加夸张,和长剧有很大区别。如果这些演员不能适应,就很难在短剧领域发展。另外,短剧行业现在不仅仅是自身内部的发展,还要和新媒体、抖音带货等进行融合。例如有些短剧会在剧情里融入一些带货元素。很多制作公司也开始和新媒体公司合作进行宣传推广。投资者也更为专业,不专业的从业者被淘汰,这都对整个行业起到了规范和提升的作用。
你觉得短剧行业未来会朝着哪个方向大踏步发展?欢迎点赞、分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