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和领现金活动看似诱人,可其中的难度和套路却让很多用户叫苦不迭。这背后是拼多多对新用户的渴望与用户求实惠的矛盾。
砍价背后的真相
拼多多做这些活动的真实目的很大程度是拉新用户。它虽不能准确识别新用户,但总提示新用户砍价更多。有次我在一个小县城,身边一个朋友为了砍价找了很多人,结果发现新老用户砍价差别好像不大,这就暴露了它这个说法不太真实。而且不管新老用户,关键得有足够多人帮砍。
在某些小镇上做小生意的刘大哥说,他参加拼多多活动时就觉得被误导,以为新用户作用极大,其实不是。
用户的痛点
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找不到足够多人帮忙砍价是大问题。像很多上班族,平日里工作繁忙,没有太多人脉来砍价。就拿我上班的写字楼来说,我的同事小李想砍价,但发现周围都是老用户,大家能帮的都帮了,可距离成功还很远。
而一些退休在家带孙子的奶奶们,她们的社交圈子主要是一些年纪大的邻居,人数有限,想要砍价免费拿东西也困难重重。
互利帮的诞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互利帮这样的拼多多砍价互助平台出现了。在一些城市的年轻群体里很流行。我遇到过一个大学生小王,他表示如果没有这样类似的互助平台,仅凭自己的朋友根本不可能完成砍价。
在某些大学校园里,很多学生通过这些互助平台互相帮助砍价,这也是因为身边朋友的资源毕竟有限,需要拓宽渠道。
砍价群的作用
除了互助平台,砍价群也应运而生。各个网络社区里,都能看到砍价群的身影。我进过一个以小区居民为主的砍价群。群里经常会有宝妈在砍价时互相帮忙。
在办公群组里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大家因为有共同的砍价目标走到一起,这样就不用一直麻烦身边的朋友。
砍价规则的限制
拼多多砍价有24小时的时限,且越到后期,每人砍价金额越低。我有次参与,刚开始有人能砍几块钱,到后面只剩下几分钱。有的时候就差一点点就能成功,却因为金额极低和没人帮忙而失败。
像农村的李大爷不懂规则,发起砍价后没及时找人,结果最后差一点却没能完成。
砍价助力的不确定性
拼多多一个金币所需助力人数不等,最后一个金币增长难度极大。我曾帮人助力,前几个人助力金币增长很快,后面越来越慢。最后即使有多人助力也难以完成。
在县城街边的赵二在砍价最后阶段,无论怎么找人助力都无法完成最后一点金币的增加。
你有没有在拼多多砍价过程中遇到过特别让人无奈的事情?欢迎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