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本应是展现真实人气与才华的平台,但现在业内人士透露直播刷数据普遍存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乱象?
直播刷数据业内公开
在直播行业,刷数据已不是新鲜事。众多的调查显示,像王凯这样的直播平台技术运营,将直播间人数“优化”作为工作KPI。刷量公司也明目张胆地给出价目表,如快手1000个高质量真人活粉180元。这体现了刷量在业内是一种被默认的手段,各方似乎都参与其中。更有刷量公司称其涨粉模式和官方无差,可见这一现象非常普遍。
而且,刷数据包括多个方面,不只是粉丝量。直播间观看人数、点赞、评论等都在刷量范围内。每个平台都有其刷量的规则与价格,这是一种行业畸形的体现。
价目表背后的利益链
直播刷数据的背后有着错综复杂的利益链。从刷量公司来看,他们依靠低价吸引主播和有需求的人购买刷量服务。比如抖音平台,10000个质量粉仅需58元。对于主播来说,有了数据就有了流量和可能的收益。他们可以凭借刷量后的高人气接更多广告、单子。
而对于平台,虽然官方会推出推广服务,但如果数据作假泛滥,会损害平台的长期利益。平台内的商家如果选择和刷量主播合作,可能会血本无归,用户也会因为虚假数据而被误导消费。
不同平台的刷量策略
抖音和快手在直播推广上就存在差异,这也影响到刷量策略。抖音的Dou +最初针对视频内容,现在有了Dou +直播热门业务。但平台推荐的粉丝质量下降,出现僵尸粉。快手则是按照效果计费做直播推广。而刷量公司就是利用平台规则来进行刷量操作。
比如在快手上中午和晚上是直播高峰期,刷量公司可能根据这个时间段和收费方式来制定刷量计划,利用平台推广规则掩盖刷量真相。
官方的角色与防范
官方在直播刷数据这事上有着独特的角色。一方面推出推广帮助主播引流,像抖音的Dou +直播热门。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刷量。但实际上,效果不乐观。从抖音推荐粉丝出现僵尸粉情况能看出官方防范刷量存在漏洞。
可能官方的一些推广方式没有足够的考核机制保证引入粉丝的质量,又或者平台内部有员工谋取私利参与刷量活动而未被有效监管。
数据造假影响各方
对商家而言,选择刷量主播合作,结果可能是没有实际的宣传效果,浪费推广费。对于用户,看到虚假数据可能关注了劣质主播,或是被虚假宣传误导购买低质商品。对于认真做直播的主播来说这很不公平。
他们辛苦凭本事做直播内容,却比不上刷量主播的虚假人气。整个行业的风气被带坏,不利于直播健康发展,真实的主播可能因为不想同流合污而失去机会。
规范与未来发展
要制止直播刷数据现象,必须有规范措施。行业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大对刷量公司的打击力度。平台自身要完善推广服务的审查机制,确保流量的真实性。
主播也要意识到刷量最终损害的是自身长久利益。那么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过这可能需要平台做出努力提供真实数据展示。直播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取决于现在对刷数据现象的整治。
你是否有遇到过因为数据造假而导致不愉快的直播观看体验?欢迎大家评论互动,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