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数量的较量
在当下微博争夺大战里,粉丝数量至关重要。某门户网站微博运营人士透露,哪家微博粉丝多就更吸引用户。粉丝数上不去,网站市场推广压力巨大。比如甲网站粉丝众多,商家就愿意投放广告,乙网站粉丝少,在竞争中就处于劣势。这都表明粉丝数量和网站发展壮大关联性极强。
大量的粉丝能提升微博的活跃度和关注度。就像明星效应一样,粉丝越多,越能吸引新用户加入,形成良性循环。一家粉丝多的微博,会让用户感觉有更多人交流互动,从而更愿意停留和使用。
“自恋”心理因素
业界人士张嫱指出,人们乐于有粉丝和“自恋”心理有关。这种心理导致大家既关注自己粉丝的变化,也在意他人粉丝增减,并以此评判微博价值。在微博上,有人看到自己粉丝涨了就开心,看到别人粉丝多就心生羡慕。
许多网友会频繁查看粉丝数量,看到粉丝增加就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他们将粉丝数量当成自己魅力和影响力的象征,过度追捧粉丝数。有些人甚至为增加粉丝量而发一些博眼球的内容,完全不顾内容的质量。
急功近利的购买
当下有急功近利购买粉丝的现象,这是一部分人文化赶超心理的体现。在网络氛围里,仿佛谁粉丝多就是赢家。有的博主为了快速提升人气,就花钱买粉丝来充门面。
这种购买“僵尸粉”的行为危害不小。虚假的粉丝数字没法真正提升微博的价值,没有头像、没有博文的“僵尸”,无法和博主互动,不能给博主带来真正的关注和反馈。例如一些网红买大量“僵尸粉”,数据好看却没有实质收益。
背离微博初衷
一味追求粉丝数量,背离了微博作为个性化信息发布和分享平台的初衷。微博本应是让网友分享真实生活和想法的地方,但现在很多人只看重粉丝量。在早期,微博充满了有趣的故事和真实的感悟,现在却充斥着为吸粉而生的内容。
网友如果只是为了增加粉丝数,就很难在微博上找到真诚交流的乐趣。只有发自内心热爱微博,感受到其中乐趣,才会愿意投入其中。当大家都用微博来吸粉敛财时,微博就失去了它原本的社交意义。
粉丝关注实质
张嫱觉得对于微博用户来说,真诚交流、彼此信任最重要。关注一个人微博的人很多,实际上大部分是为了方便浏览信息。国内大部分用户把微博当作阅读器,是信息分享和检索的平台,类似报纸。
成为某个微博的粉丝和线下狂热粉丝不同,更多是功能性的需求。比如上班族在微博上关注新闻账号,是为获取新闻信息。大家以一种理性冷静的态度关注微博,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个工具。
网络粉丝现状
王岳川谈及中国网络粉丝现状时,指出言论匿名、盲目性和浪潮性三个特点引发两种倾向。部分被关注者故意发和传统相反的意见以博眼球,引发争议。同时,关注者面对繁杂信息,采取“爱谁是谁”的态度,甚至通过关注发泄怨气。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粉丝容易走入误区。比如在一些热点事件中,部分粉丝没有了解全部情况就盲目跟风评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双管齐下,既要提高国民素质,抵制不良影响,也要通过制度规范和解决线下问题来改进。比如实行网络实名制,让大家为自己言论负责。
大家觉得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促进微博成为一个更积极健康的交流平台?希望大家积极评论、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