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不少网友在微博抽奖时遭骗,损失几百到几千元不等,还难以挽回损失。微博抽奖本是一乐子,咋就成了诈骗温床?
中奖诱惑引上钩
徐晓曼此前在微博中奖过,所以当私信称她又获奖时,很快就信了。2021年11月末,她转发很多抽奖活动后,收到“中奖”消息。她不但付商品费,还交了对方说的“税费”。很多人就像徐晓曼一样,被中奖的喜悦冲昏头,忽略风险。
很多诈骗者,就盯准人们想中奖、爱占便宜的心理,用诱人的奖品吸引用户。像徐晓曼,之前有过真实中奖经历,更让她对这类私信放松警惕。这使得骗子轻松将其引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团伙作案现端倪
徐晓曼回忆,找她的博主之前,已有两个账号用相同话术联系,只是她错过消息。她猜测这些人可能是一伙的。她被骗后,还有人加入交流被骗经历的群。可见,诈骗团伙在微博上活跃,有组织地行骗。
这些团伙极可能分工合作,批量操作。有人负责发抽奖活动吸引转发,有人负责私信联系“中奖者”。他们对诈骗流程熟悉,用固定话术,增大蒙骗成功的概率。众多用户上当受骗,足以证明团伙作案危害大。
真假活动有差异
所有微博抽奖平台活动,都受全程监督,有官方公示链接可查真伪。贺谣猜测,对方用一真一假活动“钓鱼”,从转发真实活动的人里选目标。李雯还发现,真、假抽奖活动中奖后的私信通知不同。
记者对比截图发现,真活动发奖阶段,私信通知含活动和抽奖平台官方链接,还有举报监督链接。而假活动通知里没这些链接。这差异是辨别活动真伪的关键。用户多留意通知细节,就可能避免被骗。
社交平台案例多
在微博、知乎、小红书等各大社交平台上搜索“微博抽奖被骗”,能看到大量用户反映被骗经历。此前,就有不少人转发抽奖微博后,陷入各种陷阱,损失财物。
这说明微博抽奖诈骗不是个别偶然现象,在网络诈骗中较为普遍。随着社交网络发展,这类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受害人群也在扩大。用户不能因社交平台提供互动娱乐功能,就放松对诈骗的警惕。
平台责任引争议
微博虽对抽奖有规则,也做防诈骗提醒,但如果诈骗发生在用户和发起者的私人沟通中,平台无须担责。然而,微博是实名制平台,但用户被骗后维权难。很多发布虚假抽奖的账号,骗完很快消失。
徐晓曼咨询律师后,对追回钱款不抱希望。这让用户感到无助,怀疑平台的管理和监督作用。到底平台该对这类诈骗担多少责,成为大家争议的焦点。只有明确平台责任,才能更好地保障用户权益。
平台防范新举措
诈骗账号会自行注销,微博无法处置,但会持续关注同类型诈骗手段,防止更多用户受骗。同时,微博防诈骗账号会主动宣传诈骗和虚假抽奖相关内容,还会日常转发防诈知识。
这表明微博已重视抽奖诈骗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但仅靠这些够不够?用户能否信任平台的防范效果?还需时间检验。提升用户防骗意识和平台管理能力,是减少这类诈骗的关键。
大家觉得微博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避免抽奖诈骗发生?如果你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