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仅760元的网络推手行动,能让虚假信息登上热搜!看似不起眼的操作,背后却是千亿规模的网络虚假流量灰黑产业链,让人触目惊心。
虚假信息引发关注
广州警方曾公布手机截图,上面是某下单平台APP上的刷单任务及价格。一个花费760元的网络推手行动,让一则虚假信息登上热搜。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对这起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案进行宣判,刘某及网络推手都受到法律严惩,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刘某花760元让马某扩大微博影响力,其中100元买1万转发、160元买2万点赞、500元买10万粉丝。马某在“某某社区自助下单”平台发布链接,该平台购买代刷好评、阅读量及发布虚假评论,仅花费270元便完成操作。
灰黑产业链规模庞大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案件背后是大量制造虚假流量的不法平台,已形成规模达千亿元的灰黑产业链。在百度上检索“点赞平台”,有2400万个链接,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存在刷高流量的现象。
这些虚假流量产业链,可以从浏览量、点赞量刷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它就像一个毒瘤,渗透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社会经济秩序。
平台运营与审核漏洞
“某某社区自助下单”平台经营者陈某称,这种订单一年要接几十万条,根本看不过来。平台每天会抽查订单,推文涉政、涉黄、涉暴力的不推,但其他内容真实性很难核实。
参与代刷的人员会按照平台提供的“剧本”套路写评论,截图发给“导师”点评,不符合要求的还得重写。而像马某这样的推手,也没审核过微博内容真实性,意识到是虚假信息时已无法阻止扩散。
团伙运营与谣言炮制
据办案民警介绍,涉案团伙从2020年4月以来,以“广州某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名运营。该团伙为“吸粉”赚取“流量主”广告费用,利用自媒体炮制网络“爆文”,发布大量谣言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他们抓住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热点,编造虚假内容吸引眼球。这些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影响不良,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虚假流量操作多样
市场上存在各种虚增流量的手段。有人选择花2.88元刷50个短视频双击,“某社区自助下单平台”会提示为规避监管,短视频要在发布20分钟后生成任务。被告人姚某还研发出“直播神器”,可虚增某电商平台商铺直播间的流量。
一些虚假流量操作还会涉及利用真实用户账号。一些真实用户为赚取费用主动提供账号,不法分子甚至会在用户账号留“后门”,后续“操纵”用户账号参与刷单。
打击面临诸多难题
万勇表示,越来越多网络黑灰产业租用境外云服务器、使用国外手机号,甚至雇佣境外人员违法,导致打击存在调查难、取证难的问题。
相关互联网平台一直在打击“养号控评”及虚假流量,但群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以对抗监管。这使得打击网络虚假流量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大家觉得该如何更有效地打击网络虚假流量灰黑产业链?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请点赞、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