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CEO宿华想要把快手打造成记录与分享的平台,这是个很有意义的想法。他希望现在的人能通过快手读懂中国,甚至让千年后的人看到今日影像,这是个非常大的野心。而且快手注册用户达4亿多,近半的人发过视频,数据相当惊人。
平台的代表性人物
快手第一红人MC天佑曾是校霸社会小青年,却拥有两千多万粉丝。他这样的人能在快手上走红,代表着快手的多元性。像他这样的人在其他平台可能难以获得这么多关注,可在快手却能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也说明了快手能给不同类型的人机会,让他们被大众看到。还有胖鱿鱼这样的用户,他只想通过快手认识朋友找工作,体现出普通用户不同的需求。
从这些用户可以看出,快手像一个包容各种角色的大舞台,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能在上面展示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的本质
快手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是鼓励出位猎奇。在快手上,一个玩命表达自己的人像那条走红的小狗一样不一定能抢到很多注意力。这表明快手的机器算法是注重多样性的。它并不会单纯地因为某人表现很夸张就给他很多资源,而是从众多的内容中均衡地发现亮点。
这种本质也和平台的宗旨相符,因为快手希望大家能平等地分享和记录,而不是靠奇装异服或者做危险的事情吸引眼球。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捧出位者,那就违背了记录分享生活百态的初衷。
资本的眼光与历程
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接触快手后觉得它像YouTube就想投资。2015年1月正式投资。DCM中国在2014年初就投资快手,当时快手日活只有小几十万,用户多是13 - 15岁小孩。很多投资公司不看好,认为其用户低龄难有商业模式。可是后来证明他们看走眼了。
投资的眼光需要对一个平台有深入的理解。程天和DCM中国的林欣禾他们看到了快手潜在的价值,而其他没投资的公司没有看到,这也说明了快手这种独特的短视频社区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只是很多人一开始没有发现。
快手的独特性
快手是去中心化平台,不设话题,不专门发展大V。曹曦就看到了快手和其他短视频公司的巨大差异。这里用户看到跟自己阶层类似的人群,能激发表达欲创造内容。这样的方式非常独特,和其他平台区别开来。
普通用户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需要去迎合某个大话题或者大V的风格。可以轻松自由地做自己的内容,不用担心各种限制,这种宽松的创作氛围也是快手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的原因之一。
内容选择机制
曾光明提到快手能选出有上升力的人和内容。比如那个女同事发高大上酒吧视频只有200浏览量,而小伟健身视频有100万人观看,还出现好多相关名字有大量粉丝的用户。这说明了快手的内容选择不是基于表面的高大上或者时尚,而是更看重内容的感染力和大众需求。
这一机制能让真正优秀的接地气的内容得到更多关注,也能鼓励普通用户持续创造。像小伟这样的普通工友能成为红人,给更多普通人希望,让他们相信只要内容好,不管自己身份如何都能在快手获得认可。
对记录和分享的实现
从前面说的例子能看出,快手确实在朝着记录和分享的方向大步迈进。不管是形形色色的用户,还是独特的运行机制和技术支持,都在服务于这一目标。它给到普通人舞台,也用合理的算法推荐内容。
它让更多的生活层面得以展示,无论是小伟这样的工友的日常健身,还是女同事的酒吧生活。各种阶层各种场景都被记录下来,正在逐渐拼凑出一幅幅完整的时代影像。通过这个平台大家能看到最真实普通的中国人群像,这也正是宿华的目标之一。
你觉得快手能否真的像宿华希望的那样,让千年后的人看到现在的时代全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