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抖音风靡全国,众多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初二女生雯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那她的故事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深思?
抖音带来的心理满足
抖音是一个开放的自我展示平台,雯雯利用上面15秒视频满足高潮心理需求。点赞和积累粉丝带来的成就感,加上私信联系的社交属性,让她短期内证明了自身能力,满足了交往、归属和尊重的心理需求。现实中缺乏自信的她,在抖音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
雯雯能将自己写的字体一套卖出100元,每月能保证日常开支。这让她觉得上学似乎变得没那么必要,她对自身生活和能力有了新的认知。
高频曝光的压力
雯雯觉得所在的抖音圈子竞争激烈,如果减少视频发布频率,新鲜度会降低,看视频的人也会变少。所以她认为必须时刻保持高频次曝光,才会有更多人关注并认可她的才艺。
为了维持热度,她全身心投入到抖音创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策划和拍摄视频,生怕哪一天就被粉丝遗忘,这样的压力也逐渐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
现实社交的缺失
雯雯妈妈表示,女儿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自信,也不主动与人交流。抖音上的虚拟社交满足了她的社交需求,让她越来越逃避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她习惯了隔着屏幕与人交流,面对现实中面对面的沟通时,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这导致她和同学、家人的关系也变得疏远起来。
心智认知的偏差
徐鸥指出雯雯的心智还不成熟,她对自己的认知全部来源于抖音中陌生人的评价。她经常忘记自己的年龄阶层,觉得同学幼稚,这是很危险的。
在网络世界的过度沉浸,让她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优越感,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
家长管教的困境
自雯雯休学迷上抖音后,妈妈着急地对她进行全面管教。但没想到事与愿违,强制性教育失效,反而让雯雯更加抗拒和叛逆。
徐鸥认为家长此时要承认现实,情绪平和地面对,让孩子慢慢脱离成瘾状态,而不是简单粗暴一刀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雯雯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平台乱象的隐忧
如今抖音被称为继游戏之后的精神鸦片,除了让人沉迷,还存在诸多乱象。上周曝出平台上出现“我妈妈死了,求赞”的直播短片,还引发未成年孩童模仿。
针对一些炫富行为、苦情戏码、恶搞行动等视频,在抖音平台依旧可见。这些不良内容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潜在危害。
亲爱的读者,面对像雯雯这样青少年沉迷抖音的现象,你觉得家长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摆脱沉迷?如果你有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请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