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领域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种矛盾:98%的企业明白品牌内容重要,可预算分配时仅3成愿意增加品牌预算。这一矛盾背后反映出企业对品牌内容投入的摇摆不定,也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痛点。
企业对品牌内容预算的纠结
企业大都知道品牌内容的重要性,在口头上承认其价值,在很多调查报告中都能体现这一高比例。但到真金白银投入时,大部分企业却十分保守。比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以及短期业绩增长的要求,管控成本的时候往往首先削减品牌预算,这显示出企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眼光。还有一些初创企业,为求快速站稳脚跟,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生产和营销渠道,对品牌内容的建设觉得可有可无。
品牌内容投入不足会带来很多问题。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内容是塑造企业形象、吸引消费者的关键。缺乏投入意味着品牌形象的传播和塑造受限,长远来看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像某些地区小品牌,由于缺乏品牌内容投入,知名度一直上不去,被大品牌轻易挤压市场份额。
闲鱼与年轻人的互动成功
闲鱼与年轻人打成一片是其成功之处。它深入关注年轻人的需求和兴趣点,例如闲鱼注意到春节场景下年轻人关于刚需消费、春节闲置等的交流话题。通过这些细致的洞察,闲鱼能够精准地推出符合年轻人的活动。像是针对95后、00后的「新年开挂」活动,利用吉利象征和社交玩法,吸引大量年轻人参与互动。相比于其他平台的盲目营销,闲鱼的做法更有针对性。
这其中的成功还体现在闲鱼社区的氛围营造上。别的平台可能只是冰冷的交易关系,闲鱼的社交互动让用户感受到社区的新鲜热闹。年轻一代在闲鱼感受到独特的社交体验,建立起对平台的好感度和归属感,使得他们更愿意在平台上活跃。一位95后的大学生表示,他在闲鱼不仅能买卖东西还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场景对品牌传播的重要性
场景对品牌传播影响巨大。就如滴滴在车站的指路广告、lululemon闯入飞盘运动、淘宝后备箱的家乡宝贝,这些案例说明与场景强相关的品牌传播更容易被大众记住。场景给消费者提供了具体的体验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品牌内容更具有代入感。比如在车站这一繁忙焦虑的场景,滴滴的指路广告就能及时为用户解困。
在内容制作中,必须考虑场景贴合度。一方面这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关键,就拿闲鱼春节场景来说,符合春节消费需求的闲置交易内容更容易获得关注。另一方面,场景贴合度高有助于将品牌信息融入其中,而不是单纯的喊口号宣传。倘若品牌内容与场景脱节,那消费者就难以产生共鸣。
品牌传播角色与目标
品牌传播的角色不能搞错。内容的作用主要是沉淀品牌资产、蓄能,不能企图直接通过内容让用户瞬间变为忠实粉丝。例如有很多品牌在内容中强行植入各种信息,如喊话式、劝说式、自我标榜式,这样难以让用户接受,也无法深入用户心智。
真正呈现品牌内涵的应该是产品本身。品牌传播要做的是为产品亮相搭建舞台,让产品自己说话。以闲鱼为例,通过社交玩法让用户感受到闲鱼社区的氛围和价值观,而不是直接强行灌输,最后用户在自然的互动过程中体会到闲鱼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是从传播到产品的一种自然过渡。
品牌如何向闲鱼学习
品牌应向闲鱼学习用户洞察。闲鱼深入研究年轻人所思所想,洞察场景和核心人群。品牌要深入不同群体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兴趣爱好。像美妆品牌就要知道年轻女性对美的追求,关注她们在不同场景下的美妆需求。
同时学习闲鱼的社交互动方式。闲鱼以权益激励实现传播,其他品牌也可以建立社交奖励机制。如运动品牌可以为用户分享运动经验设置奖励,增强用户粘性。与消费者建立强链接,而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品牌营销与产品逻辑的关系
品牌营销其实和产品逻辑紧密相连。做产品时满足客户需求的逻辑同样适用于品牌营销。就像闲鱼,它的业务是围绕闲置物品,那它的营销推广也是围绕这一逻辑展开。通过「闲鱼富苏季」让循环利用可触碰、有感知、有认同,这就是营销与产品逻辑的对应。
好的品牌营销其实是不断重复做产品的逻辑。如果产品是以高品质为核心,那营销就要围绕高品质所带来的体验去展开,而不是毫无关联的自说自话。例如一些高端手表品牌,产品主打精湛工艺,那营销上就要展现这种工艺背后的故事,还有佩戴者独特而高雅的品味。
大家觉得自己的品牌是否在品牌内容投入上过于保守?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积极讨论,也欢迎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