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益生菌市场正逐渐兴起,许多年轻人选择益生菌产品改善肠道来实现“拉屎自由”,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但益生菌市场的发展有两条路,且面临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产品研发路径
在产品研发方面,有着不同的路径。像华大营养这样的企业,一款产品诞生需要经过七年时长,涵盖菌株的分离、培养以及生理特性和功能的科学验证等众多环节,这是从基础科研到产品转化的全产业链覆盖模式。而有的企业仅仅做后端的产品包装,这种差异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北京的一些科研机构,许多专家都在致力于益生菌的相关研究,他们清楚全产业链模式对于产品的意义,这种研发模式能够在源头就把控产品的质量。
消费者认知问题
目前,消费者对益生菌产品认知成本较高。市场上,消费者选购产品更多取决于品牌声量。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大型商场里摆满了形形色色的益生菌产品,很多消费者只能依据品牌知名度来挑选,缺乏对产品本身特性如菌株功能等的了解。
这反映出一个现状,企业在营销上投入更多精力,向消费者普及产品内涵的工作做得不够。
原材料依赖进口
中国在益生菌领域,菌株原材料依赖进口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中国微生物育种起步较晚,缺乏菌种自主供给一直是“卡脖子”问题。对比国外的一些成熟企业,它们可以根据自身研究成果提供独特的菌株。
像一些五线小县城的市场,各种不同品牌的益生菌产品功能和菌株千篇一律。
高活性与功能细分
华大营养的优美达益生菌复购率达40%,高活性和功能细分是未来益生菌企业破局核心。2022年英敏特数据显示近半数18 - 59岁消费者将益生菌活菌数量作为选购首要因素。
现在市场上,虽然企业宣传活菌含量,但缺乏使用后到达肠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数据验证。例如,有的工厂使用低成本、未经功能验证的菌株。
生产与质量控制
在企业层面,生产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企业既要提高活性又要稳定质量,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技术环节要把控。广州有一些从事益生菌生产的企业,他们一直在努力调整生产流程和技术研发以保证产品质量。
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容易出现前面所说的活菌数宣传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产品功能细分趋势
益生菌产品功能越发细分,除肠胃健康外,还开始针对口腔、呼吸系统、皮肤和体型管理等提供健康效益。如华大营养依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搭配产品。据Nint报告,虽然肠胃仍是主要购买动机,但有增长的群体寻求更精细效益。
在一些健身俱乐部,越来越多想要管理体型的人开始关注含特定益生菌的产品。
你认为国内益生菌企业该如何快速突破当前面临的瓶颈?欢迎大家点赞、分享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