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内容调性与保险公司属性紧密相关,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公司在小红书的布局显滞后,这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内容调性影响因素
保险内容调性并非随意而定,而是取决于各机构的需求。不同保险公司,因属性、规模、品牌定位不一样,其内容调性也有所不同。比如大型保险公司注重品牌稳健形象,内容可能偏专业严谨;小型公司可能更灵活创新以吸引眼球,这也体现了各公司结合自身情况来打造内容的思路。
目标人群特征
中国保险精算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指出,保险的主要用户往往是家庭消费的决策者。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父母通常在家庭重大消费包括保险决策上有话语权,他们关注保险的保障范围、性价比等。保险公司把握此类人群特点,就能更精准地投放内容。
获客与品牌打造
有小红书运营负责人表明,获客并非保险机构在小红书的直接目的,更多是做品牌文章。某中型人身保险机构开号,一方面是为了品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公司;另一方面借此增加与消费者的沟通窗口,像消保问题能及时交流,提升品牌好感度。
保险公司小红书现状
和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比,保险公司在小红书的布局滞后。一线保险营销人员成“排头兵”。很多客户先和一线人员沟通再与机构链接,所以营销人员会在平台发布内容。但保险公司数量和时间滞后,也反映出其对该平台布局的谨慎。
入场前的思考
人身保险机构品牌负责人提到,开号简单,但要综合考虑账号长期维护。某公司在入场前考察调研,权衡投入成本和效果,还要保证合规。这说明保险公司并非盲目入场,而是全面规划,力求在平台获取良好效果。
布局模式与难题
保险公司常见布局模式是“KOB + 员工 + KOL”矩阵。但调研发现,存在诸多难题。如账号内容的合规性监测,要确保宣传符合规定;KOS内容所属不明确,代理人流动也会影响账号稳定性,这些都需要解决对策。
所以问题来了,你认为保险公司要怎么做,才能在小红书解决这些难题,更好地开拓商业新模式?欢迎评论留言,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