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下,线上买药已不是新鲜事物,诸多平台纷纷入局,背后的竞争态势和市场格局究竟如何?引发关注。
线上买药平台老玩家
叮当健康、美团买药、京东买药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其实早就开始对用户进行市场教育。这些平台以卖药为切入点,逐步拓展业务。京东和美团凭借自身的电商与外卖流量优势,让用户逐渐习惯线上买药的便捷。例如,很多上班族会在忙碌时通过这些平台快速买药,节省时间。它们还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培养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和消费习惯。
这些老玩家有一定的口碑和成熟的运营模式。美团有广泛的外卖配送体系,能快速将药品送到用户手中;京东则有强大的电商供应链,保证药品的质量和来源。它们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成为很多用户线上买药的首选平台。
抖音的买药业务
与“前辈”不同,抖音买药业务暂时没有专门的入口,用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找到药品。不过目前入驻抖音小时达的药店较少,部分用户小时达页面只能搜到附近3家药店。这说明抖音在药品即时配送的布局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抖音拥有庞大的用户流量,潜在的用户群体巨大。如果后续能完善药品业务的入口和流程,增加药店入驻数量,加强医药商品的供应,其在医药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可能会吸引更多年轻用户在平台上购买药品。
快手小红书的现状
快手、小红书买药暂时没有即时零售服务,目前只有货架电商式药品。而且这两个平台还没有自营药品,提供医药商品的都是第三方药店。这意味着它们的医药业务模式相对较轻,依赖于第三方药店。
对于依赖社交场景的快手和小红书来说,探索药品零售显得颇为谨慎。在店铺类型、入驻方式以及营销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这虽保证了一定的药品质量和平台规范,但也限制了业务的快速扩张。不过同时也说明平台在保障用户用药安全方面的重视。
平台与线下药店矛盾
互联网巨头们很多有做自营业务的目标,而自营刚好是线下药店正在做的事情,这就产生了竞争。一位线下药店负责人指出了这一矛盾。但一些线下药店为了扩展业务,不得不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这就处在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尴尬境地。
线下药店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药店付费,平台提供相应服务。但药店在线上买药链条里获得的收入只占一小部分,更多的钱花在了平台和配送骑手等中间环节,这让药店有些“心累”。像国大药房某门店线上线下收入占比约为1:9,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各平台用户使用数据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医药电商用户使用率前三名的平台分别是阿里健康(使用率为46.8%)、美团(38.3%)、京东健康(37.9%),其他平台的用户使用率相对较低。这表明头部平台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不同平台的用户订单量差异也较大。国大药房入驻了多个线上平台,其中美团订单最多,有时候差距很明显,美团能达到几十个订单,而其他平台可能只有几个。这体现出不同平台在吸引用户购买药品方面的能力不同。
后期发展面临挑战
字节、快手、小红书的医疗业务还处于初期阶段,用户心智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平台模式比较轻,没有自营药方。如果未来它们想跟第一梯队玩家一样走自营路线,会面临诸多挑战。
走自营路线不仅需要将模式越做越重,投入巨大的成本,还会直接与线下药店产生竞争,如何平衡好这些关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争取更多合规药店入驻也是提升平台竞争力的关键,但入驻难度、费用等因素会影响药店的积极性。
你认为抖音、快手和小红书未来能否在互联网买药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感觉这篇文章有用的话,不妨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