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电商初尝试
新浪早期自建商城,但未能敌过易趣和淘宝。这一挫折,反映出当时电商市场竞争之激烈。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电商行业正处快速发展阶段,无数企业纷纷涌入。新浪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最终不敌对手。此次尝试,让新浪的电商之路开端就遭遇阻碍。
新浪虽受挫,却未放弃电商梦。自建商城失败后,它开始思考新的发展方向,寻找新的途径来涉足电商领域,为后续的举措埋下了伏笔。
投资入股之举
2011年3月,微博花6600万美元买下麦考林19%的股份,想曲线实现电商梦。当时的麦考林是电商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新浪期望借此切入市场。这一投资体现了新浪的战略意图,希望借助麦考林的资源和经验来发展电商。
同时,新浪还通过新浪微博基金投资多家电商类公司,像快书包网、拖拉网等。这些投资涉及不同类型的电商模式,新浪试图通过多点布局,在电商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与阿里的合作
2013年起,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双方共同探索社会化和移动电商。从交易公开前的种种动态来看,这场合作早有预兆。它本质上是淘宝批量买微博广告位,大众能明显感知在淘宝搜过的东西在微博有推荐。
依据入股协议,三年内阿里巴巴会给微博带来约3.8亿美元相关收入。这笔收入对微博意义重大,却也带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后续影响着微博和电商的发展。
合作的影响
合作带来广告和营销号增多,导致微博社交属性变弱。很多人转向微信,仅把微博当追星看新闻的地方。原本用于社交互动的平台,充斥大量商业内容,让用户体验变差。
微博账号经营难度让普通卖家望而却步。对于习惯投关键词的卖家,运营微博账号成本高、难度大,账号互通沦为流量数据。这使得微博电商未能广泛吸引中小卖家。
网红群体的获利
在阿里与新浪互通中,网红群体获利明显。以张大奕为例,她2010年注册微博,通过发布模特日常积累粉丝。与如涵控股合作后,微博成了引流淘宝店的主阵地。
网红依靠自身影响力和粉丝效应,在微博带货变现。但商家设置的佣金较低,像张大奕这样的店铺大多选最低佣金额度,这反映出电商产业链中各环节利益分配的不均衡。
自建商城的难题
新浪若自建商城成功,能获取类似天猫的销售额扣点,提升收益。但当下电商环境与“新浪商城”上线时大不同,自建商城难度极高。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竞争激烈,新平台想突围异常困难。
相比抖音超8亿的日活用户,微博对商家吸引力小。而且微博广告过多影响用户体验和口碑,这都为其自建商城增添阻力。微博未来电商之路充满挑战,它能否突破困境引人关注。你认为微博还有在电商领域成功突围的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