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不少诈骗陷阱。下面就为大家深入剖析近年来常见的网购诈骗案例及防范办法。
王女士的惨重教训
前几天王女士接到“客服”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她购买爽肤水的详情,她便信以为真,按要求提供了支付宝账号。随后“客服”称多打了200元要退回,一步步诱导王女士操作。最终王女士不仅把支付宝里的钱转出,还将银行卡里11万元转至指定账户。直到“客服”引导贷款时她才察觉异样,但已被骗走14万元,悔恨不已。
在这起案件里,骗子凭借精准的订单信息取得王女士信任,接着以“打款错误”为由,逐步诱骗她转账。王女士因轻信对方,没有核实身份,才导致巨额损失。
小邵遭遇京东客服骗局
江北的小邵在家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说他买的电饭煲快递丢失可理赔退款,但要交保证金,事后一起退还。小邵按对方发的支付链接付款后,再联系就被拉黑,被骗得猝不及防。
骗子利用人们对知名电商平台的信任,以快递丢失理赔为借口,诱使小邵交保证金,小邵缺乏防范意识,未核实信息就付款,才落入骗局。
小张电瓶车买卖被骗
今年5月,江北的小张在“转转”APP上认识自称小牛电瓶车工作人员的人。对方称有低价电瓶车,但不能通过平台联系,还发了照片和工作证。小张相信后通过支付宝付款,结果等了一星期都没收到车。
在这起骗局中,骗子利用小张贪便宜的心理,以低于市场价的电瓶车为诱饵,让小张脱离平台交易,从而实施诈骗,小张因缺乏警惕轻易相信对方。
王女士再陷屏幕共享骗局
王女士按“客服”指示操作后理赔款未到账,对方称她因拼多多砍价会扣费,让她下载屏幕共享APP转钱,说操作后返还钱款。可操作完对方没返钱还让继续转。
这是常见的网购诈骗手段,骗子以各种理由让受害者下载屏幕共享APP,从而控制其手机操作转账。王女士再次吃亏,就是没意识到这其中的风险。
张女士刷单返利骗局
张女士起初做刷单任务,前两次报酬迅速到账。可后面几次转账却没了音讯,最终被骗13万元。这一开始的“甜头”让张女士放松警惕,逐渐越陷越深。
骗子通常先用小额返利赢得受害者信任,随后让其投入大量资金,等达到一定金额就消失不见。张女士没能抵挡住诱惑,轻信了这种不劳而获的事情。
丁某借贷骗局
丁某因前期与郑某建立了信任,先后转账38次,却有借无还,被骗4万余元。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正常的借贷行为也可能隐藏着诈骗风险。
丁某过于相信对方,未考虑到潜在风险。借贷时应谨慎,尤其是涉及较大金额,要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和还款能力。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网购诈骗,你是否知道还有哪些有效的防范办法?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点赞并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