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搜索“情感咨询”,大量百万粉丝账号扑面而来,号称提供全套情感服务。可诱人宣传背后,实则隐藏诸多猫腻和陷阱。下面,就为你揭开网络情感咨询乱象的真面目。
热门账号暗藏玄机
如今网络上搜索情感咨询相关关键词,会发现不少百万粉丝以上的账号。这些账号内容丰富,涵盖前任挽回、情感修复、第三者干预等服务。看似为情感受困之人带来希望,实际上很可能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它们渲染出的美好前景,不过是吸引消费者的诱饵。
众多账号在主页或视频里展示着“经过老师的辅导,我的感情现在很顺”等评论。在这些评论的烘托下,不少消费者冲动下单。情绪上头时往往疏于思考,等付款购买下方链接里的情感咨询服务后,才可能发现情况不对。
专业资质成谜
虽然打着“专业情感咨询”的幌子,但很多博主其实并不具备心理学专业资质。他们为了获取消费者信任,会用各种身份包装自己。像“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心理咨询师”这类看似专业的身份常见,还有“宝妈”“大学生军师”这类偏亲和的形象。
北青报记者以潜在客户身份询问几位情感博主专业资质,对方大多避而不谈。要知道,心理咨询师有专业门槛,不是随便谁都能做。这些毫无资质却号称能解决情感问题的博主,着实让消费者捏一把冷汗。
收费标准模糊
北青报记者以咨询者身份向部分情感博主询问收费标准与具体服务。一位消费者看到免费咨询便联系咨询师,对方却表示免费只提供“情感修复规划”,且概念非常笼统。这让人难以了解具体收费和服务,很容易陷入消费陷阱。
一些所谓的情感导师打着单月变现百万的旗号,在课程中谈到情感账号运营模式。他们说做这种主播成本低,如只需要一个耳麦,还透露做主播不需要任何资质证书,但直播卖课需心理咨询师相关资质。这看似给从业者指了条“捷径”,实则加剧了市场乱收费、不规范的情况。
直播传递不良观念
观察多场情感咨询直播会发现,一些主播以“心理咨询”或“情感咨询”的名义做情感生意。他们通过直播连麦、授课短视频等形式输出不良恋爱观。观众在接受这种信息后,可能对感情产生错误认知,进而做出不当行为。
情感有需求时人们渴望认同,“专家”就利用这一点,通过内容共鸣、共情,最终达到“情感操控”。这对那些本就脆弱的情感求助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误导他们在感情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诈骗案件频发
近年来,网络“情感咨询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一些公司通过网络推广,谎称有专业团队和业务能力解决情感问题,还将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员工包装成情感专家。许多消费者因信任上当受骗,损失钱财不说,还在情感上受到二次伤害。
不少购买过相关课程的消费者表示,高昂收费与实际服务内容严重不符。支付巨额费用后,得到的往往只是在线聊天,而非专业心理咨询或情感指导。消费者被虚假宣传迷惑,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着实让人气愤。
寻求正规解决渠道
资深心理学专家表示,在心理学专业里,不存在“情感咨询”这个分类,打着这个旗号的几乎都是诈骗。普通人遇到情感问题等心理学问题时,有正规渠道可考虑。可以前往所在街道、社区询问工作人员是否有社会心理服务,或者到高校咨询心理学系是否有相关的心理咨询项目。
要鉴别靠谱的心理咨询机构,机构有义务提供服务咨询师的个人介绍。不能只看抬头,更要看培训背景介绍。通过正规、科学的途径,才能真正解决情感问题。
大家在面对网络情感咨询时,是否会更加谨慎?不妨在评论区分享想法,也请为我们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