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门槛降低
在古典互联网时代,还只是说每个人有成名十五分钟的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成名变得更易,而且人们还能用滤镜和包装塑造自己。比如很多普通人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获得关注。媒体生态演变,使信息接收和制造门槛双双降低,大量信息涌现,这也为制造假象提供了土壤。
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上每天都有无数新人出现,有的靠一段新奇视频、有的靠一组美图就获得大量关注,可屏幕背后的真实情况,关注者却往往一无所知。
商业新玩法
如今为少数人制造信息幻象已成了一门生意。直播平台上的网红经济,靠注水数据、复制粘贴内容的营销号都是其表现形式。他们通过制造各种幻象吸引用户,然后利用用户赚钱。就像淘宝上一些网红店铺,靠PS图片、虚假好评来吸引顾客下单。
B站上的网红“爱玩客”,靠着评测视频成为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大V”。他为“GOGO商城”推广,吸引几百名粉丝下单,涉及金额上千万。粉丝以为是正常购物,却不知掉入陷阱。
骗局真相
“GOGO商城”看似普通的购物平台,实则疑似P2P平台。它在网红“爱玩客”账号上投放广告,吸引粉丝下单后,以行业调整为由“良性退出市场”,把粉丝下单金额转为“借款”,还称三年内还清。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操作,让粉丝从消费者变成了风险投资人。
近年来,类似的电商骗局并不少见。一些小平台靠虚假宣传吸引用户投资或购物,之后就消失不见,许多消费者血本无归。
信任被出卖
该事件中粉丝轻易在小商城下单,甚至帮忙刷单,就是因为信赖“爱玩客”这位大V。而事实上,大V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媒体报道显示商城与大V背后有共同投资人。大V为了利益出卖了粉丝信任。
此前也有很多网红爆出卖惨骗捐、销售三无产品等问题。乔碧萝以假面貌骗粉丝打赏,也是出卖信任的表现。网红靠骗粉丝赚钱似乎成了普遍现象。
急功近利成风
原本偶像经济中,敢肆意贩卖用户信任的明星偶像不多,但在网红经济里“货不对板”“卖假货”质疑成主流。新媒体环境下,做号集团、营销号推手靠流量运营迅速打造人设,获取关注后就急于变现离场,形成了急功近利的网红经济体。
比如一些网红一夜爆火后,马上开始直播带货,根本不管产品质量,只要能赚钱就行。粉丝们支持偶像,却没想到被利用。
平台责任之思
粉丝的信任是内容平台生态的基石。对于涉事平台来说,不能放任网红为所欲为。平台应该对网红发布的内容、推荐的产品进行监管审核。例如要求网红证明产品质量、提供真实数据等。
只有平台加强管理,才能减少类似骗局发生,保护粉丝权益,维护良好的平台生态。但目前很多平台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你觉得平台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粉丝免受这类骗局的侵害?希望大家评论互动,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