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类电商,这个许多普通消费者都觉得陌生的词,实际上有着独特的商业逻辑,与我们熟知的淘宝京东截然不同,它指向不一样的消费群体,也在悄悄改变着电商的格局,这是一个新鲜又充满争议的话题。
被动接收信息的购物体验
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消费者购物模式为主动搜索与被动推荐相结合。而二类电商这里却是让消费者单纯被动地接收购物信息。例如,可能在一些信息流里就直接推送商品,这种模式看似拉低了网购门槛,但也限制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空间。高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少人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主动搜索想要的商品,二类电商的被动推送或许对这部分人很实用,他们可以快速地发现一些可能需要的商品。
这种购物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容易被推送一些不需要的产品信息,导致消费者厌烦。就好比一些毫无意义的弹窗广告,老是弹出来会让人忍不住想关掉。
二类电商规模与知名度
二类电商规模相对小些,名字也不为大众所熟知。这一方面由于它带着特定的时代气息才出现不久。以今日头条或者公众号等为依托推广商品就是一种新兴的模式。另一方面,它小而低调的特性自然比不上大电商平台那么耀眼。
对于那些小型供应商来说,他们的资源有限,集中精力借助二类电商这个渠道薄利多销。然而不像在大平台,小渠道很难做到多元化大规模的推广,所以二类电商总是处于不那么太出名的状态。
商品生命周期差异化
不同渠道里商品的生命周期大不相同。就像抖音可能卖爆的太阳镜,在今日头条或者公众号里面或许根本无人问津。以太阳镜为例,它成本低廉,可能出厂价10 - 20元,但售价数百元,可即便这么大的利润空间,也不是每个平台都能卖得好。这种商品生命周期的差异背后其实是不同平台用户群体、获客模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有时商家看准了一个火爆的商品想要复制营销成功,可换个平台就不灵了。某个平台上流行的风格或者产品特性在其他平台很可能不对消费者的胃口。
二类电商运营的挑战
很多只有线下经验的厂家长期处于非电商环境,连ROI这么基本的概念都不懂,要进入二类电商领域谈何容易。比如一个中型依靠自己工厂卖货的商家,像张音音,尽管日产上万副眼镜,供应链稳定,但面临很多问题。
一方面存在品类限制,不能像大平台那样全方位铺货。另一方面,测款成本较高。与大商家相比,他们品控把握不足,运营方式也落后。大商家一年仅广告投入就上亿,而且能够享受极低的快递成本,而新玩家在快递成本等运营细节上差距巨大。
二类电商的售后困难
张音音就遭遇退货换货麻烦,消费者退回的货和寄出的不同,但平台无法处理。而且即使在二类电商里相对成熟的鲁班渠道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不仅如此,同类产品广告雷同性强,消费者难以区分质量差异,就只会选择价格低的,这不利于一些注重品质的商家发展,也反映出二类电商售后规则不健全等一系列弊端。
二类电商的发展走向
电商平台都有着教育消费者的作用。随着消费者被更多地教育,那些二类电商针对的下沉市场中年用户们,其消费观念会逐步成长,可能会走向更高阶的电商平台。像那些二类电商的商家,不能单纯只看到目前商业模式的短期利益,还得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转型的时机。
你觉得二类电商能不能长期在电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希望大家评论互动,也欢迎点赞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