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市场的滴滴一贯举动备受关注。曾经辉煌的“快的”被重新拿出来,滴滴将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这一举措,就像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这其中涉及到市场战略、业务增量等多方面的考量,值得探究一番。
回顾快的历史
曾经的快的打车起步于2012年的出租车网络打车业务。那时候的补贴大战令人印象深刻,它以“全网最低价”的口号在市场上砸钱竞争。当时,出租车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快的打车和滴滴快的合并前都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也相继进入过快车、专车等领域。那段时期大量资本投入,烧钱抢夺市场份额,这都是快的打车当时在出行领域书写的历史画面。而如今,快的再次被启用,无疑唤起了许多人对往昔的回忆。这一品牌在当年就与出租车有着诸多合作,大众对其还有一定的情感和认知,这为它如今重新进入出租车业务奠定了一定的用户基础。
快的打车在2012年成立时面临的市场环境也促使它采用烧钱策略。彼时众多互联网出行公司逐鹿市场。在杭州等地,快的最初从出租车业务打开局面,司机和乘客逐渐被吸引到平台上来,这些往事都是快的品牌不可磨灭的过去。
滴滴的品牌战术
滴滴当前在出行市场是龙头老大,但它并没有满足于此。像拆分出花小猪、青菜拼车等子品牌,这是一种“群狼战术”。滴滴在市场相对稳固情况下选择这样做,是对不同业务精细化管理的尝试。
就拿花小猪来说,它作为独立品牌来运营快车领域的社交裂变效果更好。如果这种功能放在主打中高端用户体验的滴滴平台上,会出现不少问题。如可能破坏滴滴品牌形象,引起中高端用户不适。然而花小猪独立出来就可以单独吸引喜欢社交砍价的用户,同时保持滴滴品牌的高端性,这样各取所需互不影响的经营模式是滴滴品牌战术的体现。
出租车业务现状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出租车线上化占比极低,还不足10%。在这种低比例的情况下存在很多的发展机会。这意味着出租车数字化业务是一片有待挖掘的“金矿”。
嘀嗒出行在这方面也有所成就,截至9月1日公布的数据,它帮助全国近700家出租车公司实现数字化管理,出租车企业版服务企业客户超5000家。这表明出租车数字化已经逐渐被出行企业重视起来,滴滴当然也不能落于人后,积极提升其出租车业务的线上化程度势在必行。
快的新出租的使命
“快的新出租”被寄予厚望。一方面它要延续“快的”让用户打车更快的理念。滴滴投入1亿元专项补贴,目的是通过补贴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线上叫车率,降低司机空驶率,从而提升整个出租车业务的接单效率。
这对于提升司机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北京为例,很多出租车司机每天空驶的里程很长,如果通过快的新出租的平台能减少空驶时长,那将极大改善司机的收益情况。而且对于乘客来说,打车更快也能提高他们的出行效率。
业务增量的需求
滴滴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化发展,放弃了很多业务资源和市场份额。当走向正轨之后,如何拓展业务增加收益成为当下重要任务。互联网分析师葛甲指出,花小猪、快的这些新品牌旨在做增量市场。
从资本层面去考量,不断传出要上市的滴滴更需要业务增量。只有业务不断增长,才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上市做更充分的准备。滴滴需要给未来的发展寻找更多的增长点,这也是它推出“快的新出租”的重要原因之一。
市场反应预估
此次滴滴启用“快的新出租”,从市场的角度看会产生不少影响。对于用户而言,能够增加叫车的选择途径,也许还能享受到更多的补贴优惠。对于司机来说,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订单源。而其他的竞争对手如嘀嗒出行等可能会感受到一些市场份额的压力。
假设在一些二线城市,快的新出租大力推广,当地出租车公司和司机积极响应的话,可能很快就会改变当地的出行市场格局。那嘀嗒出行等竞争对手或许就需要拿出新的对策来应对。
你觉得滴滴此次复活“快的”品牌,真的能让它的出租车业务重回巅峰吗?欢迎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