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小猪打出低价旗号,看似划算,实则不然,这背后隐藏着诸多令消费者不悦的真相。
花小猪的低价表象
花小猪初看价格物美价廉,像我用花小猪优惠后仅15.73元,而滴滴快车要22元,出租车近30元。这巨大的差价让人惊喜,仿佛发现了省钱的新大陆,很容易吸引人们尝试花小猪打车,所以很多消费者起初都是被这个低价格吸引过来的。然而这个低价背后却藏着玄机等我们挖掘。很多人看到低价格就想用它实现节约出行成本的目的,可真正用起来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低价格诱惑的背后却有着优惠券的限制。本以为能一直低价白嫖,结果是9折优惠券,最多省10元,要全享10元优惠打车订单得100元往上。而且还有打车津贴要求,得攒到4元且订单满8元才能用,补签还得8小时内找2个好友助力。这让很多想占便宜的乘客空欢喜一场。
司机管理的问题
花小猪对司机的管理相对宽松,吸引很多低评分的滴滴司机转过来。我个人就有体会,司机根本不怕投诉。投诉时客服总是千篇一律回复话术,根本不解决问题,这让乘客感到无力和愤怒。司机深知这一情况,所以面对乘客时更有“底气”。这里体现出花小猪在管理上的缺失,没有把乘客的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上。
司机“底气”足的根源在于管理缺失。乘客不敢轻易得罪司机,因为觉得投诉无用。而花小猪只想靠松散管理吸引更多司机,尤其是那些在滴滴平台评分不高、兼职的司机,却忽略了对乘客权益的保护,这种情况必须要改变,不然难以长久发展。
拉新手段的弊端
花小猪拉新手段很复杂,不像其他APP让老用户邀好友注册就行。花小猪要让帮它把用户拉新、激活、留存、转化都做了。这对用户而言很麻烦。比如我周围的人都觉得这拉新任务太重,不想参与。一般人只是想简简单单打个车,谁想帮平台做这么多事情。
拉新本应基于互利原则。可花小猪明显让用户承担了太多,用户会逐渐厌烦这种强推广的方式,而其他平台那种简洁的拉新方式更受大众喜爱,长此以往花小猪的口碑会在拉新过程中逐渐被破坏。
与滴滴的关系
滴滴把花小猪打造成“打车版拼多多”,意图拓展下沉市场。花小猪像是滴滴业务拓展的一个棋子,它有很多低价策略来迎合下沉市场的用户。像一口价策略符合小县城消费习惯,邀请好友领现金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同时它还承接低评分、兼职司机,分摊品牌风险,像是滴滴隐藏在背后的一种新的赚钱方式。
滴滴这样做本质上是想在市场里挖掘更多利益。它借助花小猪去吸引新用户和司机,既补充自身业务,又能尝试在下沉市场开辟新的盈利渠道。不过花小猪目前很多问题也会影响滴滴未来的战略布局。
花小猪的形象危机
花小猪被多地政府约谈,服务太差还未建立便宜打车平台的形象。许多用户觉得它像打黑车的平台,这对花小猪来说是一个信任危机。例如有的地方新闻报道花小猪司机没有规范运营,导致消费者出行出现问题找不到解决办法。
花小猪的形象严重受损。如果继续这样,会越来越难获取新用户,老用户也会不断流失。对于网约车平台,安全是第一位的,价格次之,花小猪在这两方面目前都没有做好。
网约车平台的根本
不管面向哪个市场,网约车平台要把乘客安全放首位。花小猪在降低价格、扩展业务等方面做得再多,若忽视安全和服务,一切努力都白搭。就如有的地区用户反映坐花小猪车没有安全感,平台没有完备的安全监控等措施。
其他网约车平台也得以此为鉴。安全的乘车环境和良好的服务,这才是留住乘客的关键。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像花小猪一样,砸再多钱推广,最终也不会有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