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电商“百亿补贴”大战以来,各电商公司估值和相对优劣没有大改变,这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消费疲软时,电商线上渠道增长优势明显,可为何各电商的差异化在市场看来却在消散?
消费疲软下电商发展
消费疲软时,人们更倾向于线上购物。如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线下商场种类少、价格高,很多居民会选择电商平台。这使得电商有更大的发展机会。电商开始注重服务质量,以迎合更多消费者。同时,线上广告投放也日益精准,像一些本地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农户通过电商平台就能联系到远方的买家。
电商竞争日益激烈,各平台都在想办法吸引用户。例如提供更多的优惠券,做各种促销活动。不同平台特色不同,有的以品牌产品为主,有的则主打性价比高的白牌产品。
电商之间的差异化
各电商公司在发展之初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像阿里巴巴起初以B2B业务主导,带动了国内众多中小商家的发展。京东以正品和物流快速为卖点,让消费者能快速收到心仪商品。拼多多则以低价团购吸引了众多价格敏感型的用户。然而现在市场却认为各电商的差异化在减少。因为很多业务互相渗透,以直播带货为例,三个平台都有同款商品的直播,而且竞争手段也相似。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大家都在模仿成功模式。例如社区团购模式,一家做出成绩后,其他家迅速跟进。这就导致市场对各电商平台出现同质化的认知,投资者对单个公司不愿给出更高估值。
各电商平台的变现率
先看拼多多,2023年下半年变现率不断走高,主站广告收入增长远超预期。这说明拼多多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变现途径。抖音的变现能力也不容小觑,它凭借短视频流量优势迅速开展电商业务并取得高变现率。而京东在商品价格和用户服务投入后,变现率仍低于其他平台。
不同平台的变现率和其商业模式密切相关。比如淘宝以传统电商模式为主,变现更多依赖商品交易的利润。抖音则更多靠广告和直播间的打赏等变现。同时客群不同也影响变现率,快手年轻用户多,它的变现方式倾向于符合年轻群体喜好的模式。
GMV增速与变现率关系
目前头部电商平台GMV增速大体排序为抖音 > 拼多多≈快手 > 淘天≈京东,变现率排序也大致如此。这显示二者呈现比较显著的正相关性。当GMV增速快时,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和交易,平台可变现的渠道就更多。例如直播带货带动GMV增长的同时,也会增加直播间广告投放的转化率,从而提高变现率。
但是,GMV增速不是唯一影响因素。即使GMV增速相近,不同平台商业模式和客群不同,变现率也不同。如果平台主要用户为高消费群体,那么即使交易量少,变现率可能也比较高。
拼多多的优势定位
拼多多以白牌商家/商品为主,这反而给了它更高变现中枢。白牌商品价格低,吸引更多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流量大。薄利多销的方式让叫和田玉厂家直接提供货源,价格降下来,销售量却大增。同时商家为了获取更多流量也愿意支付更多的推广费用。
在其他平台主打品牌商品时,拼多多通过低价之下的高流量进行更好的变现。拼多多的客户群体庞大,虽然单个商品利润低,但是总体变现数量可观。
电商行业整体变现潜力
虽然各平台国内业务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但整体电商行业有提高变现率中枢的潜力。一方面跨境电商业务有很大发展空间。例如一些出海的中国品牌在外国的知名度逐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技术发展销售额数据跟踪更精准,广告投放更精准,利于提高变现率。像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用户精准推送。
你觉得电商平台在走向同质化竞争的同时,如何才能重新建立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希望大家评论互动,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