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金融直播营销蓬勃发展,但其中暗藏的风险隐患却如同隐藏的炸弹。银保监会28日发布的风险提示无疑是给广大消费者的一声警钟,这其中涉及到主体资质混乱、诈骗风险、销售误导等多种风险,亟待我们重视。
金融直播风险一主体混乱
金融直播中,主体混乱现象严重。像一些直播平台鱼龙混杂,很难辨别主体是否合法正规。在多地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很多不明身份的所谓金融机构在直播。而消费者面对海量信息,难以判断真正的服务提供者。一些小县城的居民,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更容易被伪装得很好的非法主体蒙骗。而这样的主体混乱很可能隐藏着诈骗风险,不少人因为不小心接触到这样的非法直播营销,遭受经济损失。
直播平台参与者众多,没有明确限制,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他们打着知名金融机构的旗号,提供虚假金融产品,从普通百姓手里骗取钱财。这些骗子们手段多样,让毫无防范意识的群众防不胜防。
金融直播风险二非法集资隐患
有些直播平台为了吸引用户,做出危险的承诺。如在某些地区就出现过平台承诺充值后有高额收益并且随时提现。大家都知道投资是有风险的,这样违背金融基本规律的承诺后面往往隐藏着非法集资的风险。这种事情往往涉及到大量资金,不少参与者都是把自己的积蓄投入进去。一旦平台资金链断裂,这背后涉及的成千上万个家庭就会受到影响,他们的辛苦钱可能血本无归。
像之前的个别案例,某些非法集资直播甚至宣传收益可高达年利率百分之几十,远远超过正常金融理财产品收益。很多人就在这种巨大利益的诱惑下被吸引,根本没考虑到背后的风险。
金融直播风险三冲动消费陷阱
直播平台信息设置混乱是一大问题。比如在一些直播场景下,对于分期、借贷等金融产品,没有清晰展示实际提供者。一些年轻人群体,比较容易受到直播营销氛围的带动。他们大多缺乏足够的理财经验和金融常识。在主体不清、风险不明的情况下就冲动消费。例如大学生群体,可能因为一时的消费冲动去借贷,而不了解其中的高利息等风险。
甚至一些直播间会有一些托进行虚假带动,虚假的热闹场面会让一些缺乏判断力的观众跟着下单购买金融产品,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陷入了金融陷阱。
金融直播风险四销售误导危险
在广告宣传方面,存在许多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例如有的直播营销广告以万元借款需支付的日利息来强调息费低,这会让消费者错误认识借款成本。事实上综合年化利率可能很高。在一些城市,就有不少借款人因此陷入高额债务。
还有的对保险产品,只是进行价格比较,却不介绍关键信息。有的宣称什么都保,实际隐藏很多除外责任和不确定的分红收益等。这种营销利用了消费者对保险知识的缺乏,导致不少人购买了不合适的保险产品,事后才发现被骗。
金融直播风险五信息披露不足
直播营销场景下,信息披露往往不够。因为直播有时间限制,还有很多消费者可能是中途观看的,这就导致他们获取的信息不全。比如对于金融产品存在的风险、免责条款等没有充分提示。像某些金融理财直播,没有详细说明投资风险的等级等重要信息。
对于弱势群体而言,这种信息不足影响巨大。农村地区或者老年人群体,本身获取信息途径就少,直播时如果再无法充分获取金融产品信息,就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应对金融直播风险的措施
理性对待直播营销行为是关键。在购买前要充分了解金融产品或服务,就像借贷产品的息费标准、实际年化利率这些数据必须查清。对于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等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投资观。不同经济水平的人群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来购买金融产品。
要警惕那些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保收益等的误导问题。普通群众在观看金融直播时,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轻易被直播氛围带动。如果你自身没有足够的金融知识判断风险,那最好向正规金融机构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