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商领域充满着各种变幻。曾经淘宝从百度采买流量,结果百度推出电商平台。如今短视频时代抖音快手成为超级流量入口,电商平台都向其购流量。这背后隐藏着许多值得探究的故事。
淘宝与百度的流量往事
在早期,淘宝向百度采买流量。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当时百度流量巨大。那段时间用户习惯在百度进行购物搜索,流量入口和用户数据被百度掌控。这使得百度觉得自己可以涉足电商,从而推出“有啊”。在杭州这个电商发展氛围浓厚的地方,淘宝的这一举措本想是拓展市场,没想到给自己带来竞争压力。这就是没有把握好流量棋子的后果。
类似这种事在后来也不少。当平台过度依赖外部流量源,数据风险就会增大,自身的发展方向可能就会被牵制。在深圳的很多电商从业者慢慢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的合作也变得谨慎起来。
抖音快手的流量吸引力
进入短视频时代,流量快速向抖音和快手聚集。它们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大量用户。这两个平台成为超级APP后,电商平台的目光自然就转过来了。有数据显示,大量的电商流量被其吸引走。
众多电商平台都开始向这两大平台采购流量。例如北方的一些小电商企业,原本靠传统平台流量,后来都把目光投向了抖音和快手做推广,就是看中那里的流量多。这种流量转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技术变革导致用户习惯改变的结果。
逍遥子的误判与抖音的崛起
有业内人士指出,抖音电商崛起是因为逍遥子的误判。把抖音当成单纯流量入口显然低估了它。抖音发展迅速,从一个内容平台逐渐发展电商。上海那些大的电商公司当时就发现了抖音的潜力,而有些公司却错过了这个时机。
从抖音的崛起可以看到,新的流量平台一旦发展电商业务,其潜力无限。而在其崛起过程中,南方的一些个体商家嗅觉敏锐,早早入局,享受到了红利,其营收在短时间内翻倍增长。
存量博弈的状态
如今超级流量平台不再增加,电商竞争进入存量博弈。像用户手机里装着多个电商APP,在哪里下单就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拿北京一些年轻消费者来说,他们会对比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各平台上的商品和优惠后再决定。
各平台也都感受到压力,各自出招。电商平台的存量博弈拼的不仅是商品价格,还有服务等多方面。在这个阶段,平台的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关系到自身在市场份额中的地位。
内容电商的发展与挑战
内容电商如抖音快速发展起来。它证明了内容场能聚集流量。商家做好内容就有生意。像一些美妆品牌在抖音发布化妆教程的短视频,吸引了粉丝,进而带动产品销售。
然而内容电商也有弊端。当广告在内容占比过多时,用户体验就下降。以一些健身类的内容电商为例,原本用户看健身视频学东西,但广告太多就会让人反感,进而影响平台使用和购买意愿。
平台应对措施
面对新的竞争格局,各平台都有行动。京东推进低价策略,淘宝跟进“仅退款”。这些改变就是为了适应竞争。拼多多虽然说“货找人”,但也在加强内容建设来增加用户粘性。
支付宝也在大力做内容生态,投入大量资源。成都的一些电商商家因为支付宝的补贴政策,开始尝试在支付宝做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电商发展到这一阶段,这些措施能否让平台突出重围还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