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机构或个人打着保险的幌子坑骗消费者,这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痛点。消费者稍不注意就可能掉入陷阱,损失惨重。
非法保险销售
有些机构或个人号称是保险经纪(代理)公司,以“XX保险经纪公司”或“XX保险代理公司”的名义销售。像以高收益来吸引大家,把投资理财包装成保险产品。这些公司很多没有监管部门的业务许可,他们所谓的产品也不是正规保险产品。在北京就有这样的情况,例如“芝麻开门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有照无证”的公司。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消费者如果从这样的公司购买产品,自身权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谨慎。要向正规渠道购买,比如能从银保监会官方网站查询到的、证照双全的保险经纪(代理)公司。而且绝不能仅仅被高收益吸引,要搞清产品来源的合法性。
查询核实
为了保证自身权益,消费者可在银保监会官方网站核实信息。查询保险公司是否正规、产品是否被认可。北京银保监局在官网定期会提示“有照无证”类机构名单,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消费者通过查询这些信息,能轻易筛除不良公司和产品。
在购买保险之前,要仔细做好这些核实工作。不能嫌麻烦,也不能盲目相信销售人员的话。很多时候被骗就是因为一时懒惰或者轻信他人造成的。
理性购买保险
消费者购买保险时要理清自身需求。首先要了解保险产品保障的内涵,每个保险都有它特定的保障范围。2019年那种第三方理财公司假借名义邀约客户退保转买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涉及23家辖内保险公司,34家第三方理财公司。这就是因为消费者没看透保险才导致被骗转型产品。
还要关注免责条款和如实告知事项。这两点是保险合同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在理赔时出现问题,导致自己的权益受损。
退保骗局
部分组织截留侵占消费者退保资金情况恶劣。有的利用掌握的消费者银行卡和身份证复印件等信息作案。更有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一旦陷入这样的退保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巨大。像之前一些打着“全额退保”幌子,到后来假冒客服或者打着监管部门旗号诱导退保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让很多消费者防不胜防,很多消费者因为不清楚这里面的门道,被骗子几句话忽悠就退保了,最后落得钱也没了,保障也没了。
恶意代理投诉
现在恶意代理投诉情况严重。有些人员混进保险机构,销售环节误导客户投保,故意隐藏合同重要信息,给自己留所谓的“证据”。获取佣金后再诱导客户退保。甚至有进一步诱导客户投保新的产品再次牟利的。2019年接到31件反映保险营销员违规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举报案件,占比达22.3% 。这种行为损害的不仅是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
保险机构也很无奈,被这些恶意行为搞得苦不堪言。而且正常投诉和恶意代理投诉难以区分也是让管理头疼的事。
监管处置
针对这些乱象,各地监管部门积极行动。例如海南银保监局就采取多种措施。对利用消费投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严厉打击。对于投诉处理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个案,会派出核查组深入核查保险公司相关业务。
这说明监管部门在努力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的合法权益。但是要彻底根绝这些问题,还需要消费者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各保险机构加强内部管理以及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督。
我们在保险这个事情上已经看到了这么多黑幕和陷阱。作为消费者的你,能够做到时刻保持警惕吗?如果能做到,大家不妨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也请为文章点赞助力更多人看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