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本季收入增长12.9%,这一成绩在已披露的互联网公司中较为靠前。然而快手在商业化进程中却历经坎坷,这其中的种种情况值得深入探究。
快手收入增长
快手本季收入增长达到12.9%,这表明快手在商业运营上有一定的成果。从时间上看,这是本季度的成果体现。快手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中脱颖而出,其业务增长背后必然有诸多合理布局的因素。例如优化内容推送等方面,这对提升用户黏性和吸引新用户起到了良好效果。快手在众多互联网公司里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市场对它不断努力调整业务结构的一种肯定。而且这种增长能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市场信心。
在增长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虽然整体收入增长,但对比其他业务发展迅速的头部互联网公司,曾有多次变革等情况,这可能存在稳定性不太够的隐患。比如之前提到的海外变现进度缓慢等状况,从长期发展来看,这方面如果不改善可能会拖累整体增长速度。
商业化坎坷途中的易帅问题
几个季度以来,快手商业化方面多次出现易帅情况。人物频繁更迭意味着战略方针也可能出现不断调整。在快节奏的互联网市场中,这可能导致内部军心不稳,员工对业务方向产生迷茫。例如,新的领导可能有不同的业务侧重点,导致正在进行的项目出现中断或者转向。
每次人员变动,新的团队需要重新熟悉业务流程并且适应已有生态,重新制定计划。时间的浪费会让快手错过一些市场机会,在已经竞争激烈的商业化赛道上可能会慢人一步。
头部削藩情况
快手的头部削藩也是其商业化命运多舛的体现。在切割头部力量的时候,必然会面临来自头部资源的抵抗或者不同的声音。这一举措影响的不仅是头部本身,还涉及到依靠头部流量生存的中层或者脚部从业者。例如一些合作紧密的小商户或者小主播,他们的流量和收入来源可能因为头部削藩受到冲击。
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处理好头部削藩后的一系列资源重新分配和整合,可能会导致整个平台的商业生态出现断层。尤其是涉及到广告和电商等多方面业务,原本基于头部搭建的商业体系会出现很多漏洞无法填补。
内循环的影响
快手管理层多次把广告业务优势归于内循环。如同百度羡慕抖音和快手的内循环广告收入一样,这种内循环确实给快手带来了不少好处。例如在直播电商兴起初期,内循环能让广告和电商业务更好的结合起来,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更易接触到相关广告进而转化为购买行为。这在提升流量变现效率上表现明显。
不过过度依赖内循环也存在弊端。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内循环中的电商或者广告业务一方出现波动,就可能造成整体内循环商业体系的不稳定。比如电商业务如果遭遇商品质量危机或者口碑问题,会同步影响广告业务的流量转化等情况。
平台调整对创作者的影响
平台开始鼓励单列上下滑动刷视频改变了原有机制。这一改变在给一部分潜在用户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时,也影响着平台创作者、KOL等角色。像有些原生娱乐主播转型电商,就面临团队、选品等问题。从创作者角度出发,资源的重新分配让他们不得不重新适应新规则,部分创作者由于无法适应可能会减少创作热情甚至离开平台。
对于KOL而言,这种调整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吸粉能力和商业变现能力。在转型电商过程中由于选品和团队问题出现的失误,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形象和收益。例如之前微博的调整类似,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前车之鉴。
快手电商目标的调整
快手将电商员工任务目标从追求GMV调整为月度活跃买家数。在2022年初做出这样的调整体现了快手对市场趋势的判断。从重视销售额到关注消费人数,这一改变表明快手更注重夯实用户基础。从侧面反映快手意识到在现阶段,只有更多的人在平台消费才更有利于长期的商业化发展。
从商家角度来看,这一调整意味他们要思考如何吸引更多的独立消费者。如果只是依靠少数高消费人群提高GMV,无法保障平台和商家未来的稳定发展。这一目标调整是快手为了实现可持续商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你认为快手在后续商业化发展道路上还会有哪些调整?欢迎评论互动,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