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流量增长困难,各大平台竞争激烈的当下,“吃瓜瓜田”微博却能保持用户数稳定增长,这像是在一片唱衰声中的一抹亮色。但微博长期面临的盈利模式单一、广告业务占比过重等问题,无疑是它前行路上巨大的绊脚石。尤其是在如今广告主加速流失、营收增长遇阻的状态下,微博向电商的转型备受瞩目。
微博早期电商探索的波折
早期微博的发展重心并非电商。2011到2012年,虽然它投资了麦考林等电商类公司且尝试社会化电商,但成果寥寥。就像一个初学者在新领域的初步摸索,不得要领。2013年和阿里的合作才使微博电商业务走上正轨。在此次合作中,淘宝得到推广渠道,微博发挥导购功能赚收益分成。此后微博与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合作,成为电商导流的平台,但在电商业务上并没有深度探索。
这期间微博只是跟在电商大佬后面,从合作中分得一杯羹。没有建立自己独立自主的电商体系,对电商业务更多是一种辅助性质,没有认真思考自身如何在电商领域真正立足,此时微博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小角色,随时有被抛下的危险。
微博电商平台的策略调整
2020年微博开始大力发展电商业务,推出微博小店。本来是想把第三方平台商品引进来并形成流量闭环。微博想凭借自身广大的流量优势在电商界占得一席之地。但里面的商品不论品类还是数量都缺乏竞争力,知名品牌少。
到了今年,它切断第三方外链,这是一个极具雄心的举措。可这一动作导致商家投放减少,博主带货无货可选等问题。微博电商的战略调整有些操之过急,没有很好地考量后续的影响,导致业务链上出现各种问题。
用户习惯带来的挑战
现代的用户习惯了在内容平台看商品推荐,然后到购物平台购买。微博在货源和购物体验方面对比专门的电商平台不占优势。用户凭什么改变自己既有的购物习惯专门在微博消费?
没有好的货源,用户可能选不到自己心仪的商品,购物体验也比不上专业电商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劝说用户在微博消费,这是微博在发展电商上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微博双11补贴政策的成效
双11期间微博联合淘宝联盟和京东推出补贴政策,对于小博主的扶持计划看似美好。可这样的补贴能否从根本上改变微博电商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很难说。补贴可以在短期内吸引一些博主和流量,但如果本身商品池的问题、用户购物习惯的问题不解决,这只能是昙花一现。
这就像给生病的人打一针兴奋剂,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想要真正恢复健康,还需要把根本的病症解决好。
其他内容平台的电商尝试
不仅仅是微博,其他内容平台如B站也面临变现难题。B站拥有独特的社区氛围,既是优势也是制约其电商发展的因素。一直以来B站电商营收靠会员购带动。
不过今年B站发展直播带货决心很大,双11前夕上线独立购物频道,并且有成交额破亿的带货UP主。可这并不代表B站的电商困局完全打开,也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未来发展仍有很多不确定性。
内容平台电商困局求解
当下内容平台大多面临广告业务增长疲软,向电商要增量的情况。但电商困局不是轻易能破除的。内容平台必须找到契合自身平台基因的发展路径,这要求深入挖掘自身平台的特色,比如微博的庞大流量和话题制造能力,B站的年轻文化社区特色等。每个平台都不能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独特的电商发展战略。
内容平台想要破解电商困局是一条漫长而艰险的道路,微博和B站只是其中的代表。各平台都在摸索前进。那么你认为下一个在电商领域成功转型的内容平台会是谁?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