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年轻人大多活跃在抖音、快手、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但他们对中国社交软件发展故事又知道多少?这些软件背后有着精彩的发展历程。
早期社交模式起源
早期社交以电子布告栏系统也就是BBS起始,这是网络论坛先锋,为如今社交软件奠基。1999年天涯上线,开启网络文化大幕,那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当时曙光站比较小众且专业,和现在大众社交软件不同。这些早期软件为后面社交软件发展提供了范例和启发。后来BBS不断演变发展才有了今天多元化社交。
QQ的辉煌时代
2002年3月 ,QQ注册用户突破1亿大关。它在当时是国内即时通讯的领导者。QQ聊天、群聊等基本功能搭配QQ宠物、空间、秀等玩法,让它称霸社交软件领域即时通讯。在微信出现前,人们主要靠QQ社交。它凭借多样玩法吸引了大量用户,尤其是年轻人,当时很多人的青春回忆都和QQ有关,网上冲浪基本就是挂着QQ。
博客的发展起伏
2002年有和博客相关的动作。虽然曾有博客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的美好愿景,但2003年这一宣称仍未完全实现。不过,自媒体却在这期间开始有了对着报纸和传统门户网站不同的角色。尽管博客最终未实现当初期望的那样完全变革社会,但其兴起对网络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人人网的崛起与变化
校内网2009年8月4日改名为人人网。它以熟人关系起家,并突破了熟人关系概念。当时在校园里几乎人人都用。很多大学生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情况。这极大带动了中国SNS市场的鼎盛。很多难忘的校园青春记忆里都有人人网的影子。
微博的创新与影响
新浪微博创造很多独特形式。热搜、榜单、推荐等在资讯层面做到每天都有热议话题,还有140字的轻内容表达。社交上,关注、分组、私信等内容打破校内局限。微博的出现使得热门话题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泛。大众不再仅仅依赖门户网站获取资讯,逐渐向微博转移。
微信与短视频兴起
2012年4月微信新增朋友圈功能,把即时通讯优势扩大到社交平台。之后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2012年11月快手转型,2016年抖音上线。它们改变了社交形式,视频社交开始抢占市场份额,同时也对微博、微信等固有份额产生冲击,大众娱乐信息传播有了新的渠道。
中国社交软件从早期的模仿跟随到如今成为被国外借鉴的模式。从BBS到抖音等软件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众多变革。然而当代年轻人在忙于利用这些软件社交娱乐的时候,有多少人真正关心过这背后的发展历程?这是一个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也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看法,多点赞转发让更多人思考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