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情况呈现出不少亮点和值得思考的地方。线上营销服务、直播和其他服务(包含电商)这三驾马车全面增长,这是一个极大的看点,毕竟在当下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环境中,能实现这样的成绩相当不易。
线上营销服务挑大梁但比例微降
线上营销服务也就是广告收入在快手的营收中占比最大,可见这个部分对于快手的重要性。2023年第一季度,它实现了15.1%的同比增长。例如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很多品牌就是看重了快手的高流量而投放广告。不过其占比从2022年同期的53.9%降为51.8%,虽然只有2个百分点的降低,但是也反映出一些发展趋势。或许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其他业务在争抢份额。
从数据看,2022年1 - 10月,在互联网广告收入占比中,快手占比12.6%,抖音却达到28.4%,这也表明快手的线上营销服务虽增长但仍有待提高。未来它需要在和其他平台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吸引广告主的方式。
其他服务势头强劲
包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收入在2023年第一季度表现亮眼。不但营收占比有所提升,同比增长也是三大业务中最强劲的,达到了51.3%。像一些新兴的电商从业者从上海等地区的小工作室开启,依托于快手平台发展起来。电商业务在快手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这一业务的潜力也显示出快手在多元化经营方面的成果。比起单一的业务模式,多元化能让平台在市场波动时候更具稳定性,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广告增长背后的驱动
在广告整体低迷环境下快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这得益于快手内循环广告服务和外循环广告服务的双引擎驱动。这好比汽车的两个轮子一起运转带动车向前。内循环比如平台内各品牌商家互相推广。不同商家之间互相搭伙,在快手这个平台上共同宣传。
另外外循环广告则是一些外部品牌因为快手庞大的用户群体而被吸引来投放广告。这两者携手共进促成了快手广告业务的同比增长,平均每位日活用户平均线上营销服务收入也在增长,从2022年Q1的34.9元增长至本季的32.9元。
盈利背后的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降低让快手在2023年第一季度集团层面整体实现盈利。运营成本可能包含技术维护、人力成本等多方面。比如在一些二线城市如成都等地设置办公场所,成本相对较低。成本的合理控制显示出快手管理有方。
当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果能优化成本,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开拓新业务或者进行更多技术研发。这样可以在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竞争力。
快手抖音平台对比
快手的月活跃用户6.5亿,相比视频号和抖音有些逊色。而且从品牌调性影响电商货币化率来看,快手也不如抖音。知名投资人提到快手和抖音电商2022年的货币化率分别为3%和13%。例如一些大品牌比较喜欢在抖音投放广告,以获取流量。
在内容算法方面,快手的长链路造成效率流失。虽然也能打造爆款但不如此前抖音高效的算法。这也是其表现不如抖音在营收等方面的一个因素。
快手的“抖音化”尝试
2020年9月马宏彬担任快手商业化业务负责人开始推动“抖音化”。在算法和商业化产品上的“抖音化”使线上营销收入从2020年的21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490亿元。不过这个策略的长期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种模仿策略可能帮助快手迅速提升某些业务能力,但也要提防失去自身特色。在杭州等互联网文化发达的地方,快手需要权衡好如何在借鉴的同时展现自身独特之处。
大家对于快手这种向抖音借鉴学习的发展模式怎么看?是觉得很有必要继续深化,还是应该寻求更加独特的自我发展策略?欢迎大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并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