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互联网产品中,关于单列与双列产品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抖音和快手作为热门短视频产品,用户能明显感觉到它们的差异,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逻辑值得关注。
用户行为表意与算法
用户在视频的停留长度、刷新频繁程度等行为表意不明确,算法系统需要更多时间计算识别。比如新用户在平台观看视频的最初阶段,这期间算法难以准确判断用户喜好。算法只有收集到足够数据,经过长时间分析,才能尽量精准推送。而由于用户行为表意的不同,算法在单列产品和双列产品中面临不同状态。单列中用户行为表意弱,双列表意强,这影响到平台如何展示内容。
单列产品像一些短视频平台,用户行为数据在初始阶段推送比较随机,常以热门内容为先。双列产品则可根据用户更强表意的行为,更灵活且个性化地推送内容,对于一些小众或长尾内容的展现机会更多。
产品迭代与用户兴趣点
快手给很多用户迭代更快、更能反映即时兴趣点的感觉。部分原因是两者输入的数据维度不同。快手数据维度更丰富,抖音相对单一。例如,快手能兼顾用户更复杂多样的操作行为数据。
在产品迭代时,快手会依据多维度数据快速调整功能。某个区域的用户在一段时间内高频率在某个功能停留操作,快手能够快速捕捉并优化。而抖音会更多关注大众普遍行为数据来进行迭代,以满足主流用户需求。
容错率与内容呈现
单列结合用户行为弱表意,双列结合强表意产生了容错率差异。抖音需聚焦头部内容,快手则可容忍多元内容展示。像在娱乐领域,抖音会主推热门明星内容。而快手,普通创作者制作的搞笑、才艺内容也有大量展示机会。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单列产品基于用户表意弱的特性,只能以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头部内容来吸引用户保持粘性。双列产品凭借强表意行为,能挖掘更多不同类型的优质内容进行展示,即使多元内容有部分不符合用户口味也能被接受。
核心指标差异与产品表现
快手“投稿率>人均VV>人均关注数”,抖音“人均VV>投稿率>人均关注数”这不同的核心优化指标,造成社区氛围、内容消费效率有差异。快手较高的投稿率,使得社区原创内容多,氛围活跃且多元。
抖音的高人均VV,代表其用户能消费较多内容,但原创积极性略低。以一段时期的数据来看,快手在一些区域的原创内容增长速度高于抖音,这与两者核心指标导致的运营策略有关。
双列产品的指标细分与人均VV
双列产品人均VV计算要把指标细分,即人均VV=曝光量×CTR。以快手为例,根据《2019快手创作者报告》,CTR约为20%。在产品成熟期,当用户时长相近,单列和双列的人均VV基本相近。
在实际产品运营时,这一指标能帮助双列产品更好把握内容推送。比如,当发现曝光量高但CTR低时,产品就能调整策略,如优化封面,以提高CTR从而保障人均VV。
广告变现与产品发展方向
从实际数据看,单列产品代表和双列产品代表的变现能力有别。双列产品广告变现较弱,但多家处于商业化早期有增长空间。单列产品漏斗模型路径短,适合广告变现。
以Facebook和今日头条为例,除汇率因素,变现效率差异约20%。快手极速版单列形态或成广告变现突破口。双列产品可凭借用户留存、时长等优势发展直播、带货等其他变现方式,如B站发展游戏领域变现收益颇高。
在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单列与双列产品的差异后,你觉得未来双列产品在与单列产品竞争中最应该着重提升哪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