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看似是个充满商机的新兴行业,但背后的黑暗面却让人触目惊心。像汪涵、李雪琴、辛巴等直播带货相关事件将主播、MCN机构和商家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一方声名鹊起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却哭诉被骗,这差值实在引人深思。
直播带货乱象
在这个行业中常见各种乱象。“汪涵直播翻车”这样的事件不是个例。一些主播和MCN机构为了获取高额坑位费等利益,采用刷单等违规手段。商家怀着期待合作,投入不菲资金,得到的却是虚假的销售数字和低转化率。商家因此受到损失,行业的口碑也在被破坏。
很多商家因为看到直播带货的巨大流量潜力而投身于此。以为能通过直播扩大销售,然而残酷的事实却是可能掉入陷阱。他们原本以为是正常的商业合作,没想到会成为被宰的对象。
不为人知的刷量黑幕
刷量行为有多疯狂?价格低得惊人。在抖音和淘宝直播都有刷量服务。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大量观看数据、点赞、评论等。大量的机器人充斥在直播间,这不仅欺骗了商家,也在欺骗观众。真实的观众人数可能远远低于显示的数据,这就导致了商家对于带货效果的错误预估。
有些刷量供应商甚至提供看似性价比很高的套餐。像有十多元就能买到不少点赞等服务。这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主播和MCN机构尝到了“甜头”,却把行业风气搞得乌烟瘴气,让真正想要借助直播带货发展的商家苦不堪言。
甲方的无奈选择
商家不是傻,而是无奈。商家对于流量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例如在淘宝上,正常广告投放获取流量的成本极高。相比之下直播带货在初期有很多免费流量可以利用。这股流量浪潮吸引着商家投身直播带货。哪怕知道其中可能存在风险,也想要一试。
当知道可能被骗后,商家开始寻求改变合作模式。像采用抽成模式,可以降低风险。让MCN机构和主播真正与销售业绩挂钩,减少刷单等不良行为的诱因。
主播和MCN机构的小心思
那些主播和MCN机构为什么要营造销售额?是因为有巨大利益驱动。高额坑位费可以让他们一夜暴富。而且只要营造出“很能带货”的形象,以后就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当名人直播带货观看人数寥寥时,他们就想用刷量来掩盖,继续维持自己的虚假繁荣。
他们认为即使有商家发现被骗,也不愁找不到新的冤大头。因为有太多的商家被流量吸引,抱着侥幸心理想要在直播带货领域分一杯羹。这更加纵容了他们的不良行为。
行业需要整治
这种状况持续下去,直播带货行业将会受到毁灭性打击。虚假交易、欺骗商家等行为会让正规的商家和主播望而却步。平台也会受到负面影响,例如遭遇虚假交易警告等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监管机制,规范行业行为。
同时平台自身也应该加大整治力度。比如完善监测刷量等违规行为的技术手段。通过加强审核等方式来提升行业的可信度。
未来的发展方向
直播带货是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如果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回归正常轨道。比如做到真正以销售货物为目的,而不是靠虚假数据。主播和MCN机构认真对待合作商家,提供真实的带货服务。那么它将成为商业销售的重要途径。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合理选择是否进行直播带货以及选择哪些合作对象。
直播带货行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去改变现状。读者们,你觉得这个行业还有没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