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反复后的北京、上海等地,很多人涌入自媒体寻找机会。此时大家发现B站似乎越来越像抖音、快手,这让人不禁思考,不同定位的视频平台是否走向趋同。
B站的转变
B站原立志成中国YouTube,往综合视频方向发展。但在短视频兴起、带货直播发展的时候,B站开始吸引短视频作者并重视直播孵化。比如在2020年以后,B站就出台各类政策吸引更多短视频创作者入驻。这样一来B站的内容形式不断丰富,出现了很多类似抖音快手的风格短视频,改变了原来的风格。
B站的这种转变也是为了全面发展,满足更多用户需求,朝着综合性视频平台的目标前行,虽然外观上可能不再像当初纯粹的B站了,但这是它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抖音、快手的发展
抖音最初是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它重算法轻粉丝,算法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内容,如大量用户喜欢看舞蹈类视频,就会不断推送相关类型。快手最初自定义为社交软件。随着发展,二者平台方向有了变化,抖音内容铺量,快手更多体现社交性。它们发展壮大后又想提高逼格,往文化社区方向努力。项目投资和内容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以吸引更多知识类、文化类内容创作者入驻。
这反映出它们意识到单纯短视频已经不能满足长远发展,想拓展更多内容边界,这也是视频平台竞争下的必然动向。
变现能力对比
从变现维度看,差异明显。抖音流量大且营销得力,广告变现收益高。其广告大量分布于开屏、视频中间等位置。据不完全统计,抖音广告年收入达数百亿元。相比之下,B站很多传统广告方式不适用,收入相对低。
而在直播和电商带货方面,快手凭借早期运营优势,销售额领先。它在东北等地区建立的电商带货模式成熟,很多主播月销售额可达千万元。这体现不同平台优势在变现环节能产生极大差异。
平台对创作者
三个平台都依赖创作者维系内容生态。在B站,创作者作品质量与弹幕评论相加才能体现价值。B站的粉丝忠诚度高,愿意为喜欢的UP主付费,很多UP主靠粉丝众筹实现创作资金补充。
在抖音快手,创作者依赖流量和营销能力,粉丝流动性更强,很多创作者只能通过大量广告植入赚取收益,或者靠直播带货抽取佣金盈利。这显示出不同平台下创作者面临不同的生存和盈利模式。
B站所谓的相似性
B站看似与抖音、快手相似其实是假象。B站视频时长无限制,这是独特优势,一些纪录片类视频可达几百小时。这种特色是B站文化和定位决定的,是形成高忠诚度粉丝群体的关键因素。B站单从内容形式看似趋同,但核心本质的用户体验、价值挖掘不同。
即便涌入大量类似风格视频,B站靠社区文化、特色内容筛选机制,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风格。就比如B站的手办周边文化等,是其他平台没有办法简单复制的文化内涵。
各自发展目标
B站想要成为综合性平台,肯定要不断接纳新事物。而抖音、快手想要提升文化内涵,它们都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比如B站引进各类新奇知识类、趣味类短视频,是在不断拓宽边界。
虽然有相似的业务,但发展道路和目标各自不同。抖音、快手想在短视频基础上做文化延伸,B站是在原有文化视频优势下纳入短视频,最终目标还是打造中国YouTube。
看完以上内容,大家觉得B站能不能在与抖音、快手的竞争和对比中达到自己的最终目标?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踊跃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