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成日常
如今,扫码点餐逐渐成为人们外出就餐的常见操作。无论是快餐店还是茶楼餐馆,顾客坐下后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拿出手机扫码。这样的点餐方式普及度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很多人餐饮消费中的日常动作。可随着它的广泛使用,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在不少地方,扫码关注、下单成为餐饮食肆的服务常态,顾客甚至无需服务员介入就能完成点餐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餐的便捷性,然而后续的种种问题却让这份便捷大打折扣。
授权内容引反感
在扫码点餐过程中,商家要求的授权内容越来越多,这让顾客备感厌烦。消费者常常得为了完成点餐,提供包括地理位置、头像、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甚至还得关注公众号。
有消费者表示“跳转页面太多了,都不知道个人隐私有没有泄露”,这种被过度要求授权的情况,让大家有了“被侵犯”“被营销”的感觉,“很烦很烦”,不少人吃完饭就直接取消关注,对这种点餐模式十分抵触。
消费者态度不一
根据21网调实验室4月份的调查显示,仅48.8%的网友表示喜欢扫码点餐,超过51%的网友希望保留人工点餐。这表明,扫码点餐并非所有人的心头好。
一些消费者认为扫码点餐效率高,尤其是在快餐店里,确实节省了时间。但也有不少人觉得不适应,像一些老年人或者外国友人,他们操作起来有困难。而且大家对于信息泄露的担忧,让扫码点餐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好感度下降。
商家的选择与困境
对于商家来说,扫码点餐有其吸引力。比如在广州经营墨西哥餐厅的联合创始人Rob Turnbull就认为,扫码点餐能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和准确度。有快餐店老板统计,使用扫码点餐后,本来雇佣约18人的店可以省大概3人的人力成本。
不过,商家也面临困境。绝大部分餐饮店铺会依托专业公司的外包服务,交了“托管费”后,还存在店铺信息和点餐记录被窃取甚至擅改的风险,同样“防不胜防”。
餐饮规模与成本制约
餐饮店面利用扫码点餐的程度受制于客流、客单价等因素。大型餐饮机构舍得花七八位数开发自己的点餐系统,能够更好地掌控数据安全和顾客体验。
但很多中小餐饮商家只能依靠外包服务,虽然降低了前期开发成本,却要面对数据安全以及系统稳定性等问题。而且客流小、客单价低的店铺,投入扫码点餐设备和系统的成本,可能并不能快速回本,这也影响了他们对扫码点餐的应用程度。
媒体呼吁自主选择
《人民日报》早在2月就发表报道指出,扫码点餐应是可选项,而不是由商家“一刀切”。4月14日又发文“别让扫码点餐成为‘单选题’”。
媒体呼吁餐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采用现场点餐与扫码点餐相结合的方式,把自主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毕竟扫码点餐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便捷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才是更合理的经营之道。
扫码点餐既有带来便捷效率的一面,也伴随着隐私安全等诸多问题,你在扫码点餐时更在意便捷性还是信息安全?来评论区留言分享,觉得文章有用就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