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起步吸引初始用户
快手最初是GIF动图制作分享工具。简单的制作方式对不善于文字输出但表达欲强的人极具吸引力,在早期吸引大量这样的用户进入平台,为其带来第一批基础用户。这些用户在平台上开启分享历程,构成快手早期独特用户生态。
快手以这样的方式起步,区别于其他一开始就主打视频的平台。它的普惠流量分发规则让早期用户感受到公平,激发更多人参与其中,从最初就种下了用户活跃与良性互动的种子。
去中心化流量分发优势
依据招股书数据,快手播放量大于50万的头部视频仅占总体流量30%,70%流量分给普通内容生产者,26%月活用户还是内容生产者。这种去中心化分发让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不依赖少数头部内容吸引流量。
这一模式和抖音等平台形成鲜明对比,多数内容生产者在快手能获得更多曝光机会。用户在这里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有价值,不只是看内容,更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与传播者。
深厚的社区氛围建设
快手注重用户互动和社区氛围,和用头部优质内容吸引用户的模式不同。用户的参与感和存在感明显,平台内围绕优质内容形成活跃讨论圈,不同创作者之间也能交流合作。
相比抖音多数人欣赏极少数人的优质内容,快手的社区氛围是其核心护城河。用户在这里有了很强归属感,愿意长期停留并投入精力,构建起了一个有温度的线上社区。
多元业务开启商业之路
2016年,快手沉淀足够用户规模后开放直播功能,到2017年就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直播平台。直播打赏至今仍是主要营收来源之一,吸引大量主播入驻,用户也热衷付费支持喜欢的主播。
广告营销业务是快手第二大营收来源且近三年快速增长。短视频作为流量和注意力顶流,其营销变现空间广阔,快手通过多元广告形式,为商家提供了触达海量用户的渠道。
不同版本拓展流量空间
快手推出极速版,其内容分发、格调与抖音类似,吸引了习惯于这种风格的用户群体。极速版成为快手流量增长重要抓手,让更多不熟悉快手经典版的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通过不同版本差异化定位,快手满足了不同用户需求。经典版保持原有社区特色,极速版以简洁风格吸引新流量,为平台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奠定基础。
单用户价值提升空间大
目前快手单用户创收规模为109元人民币,和腾讯、脸书等互联网巨头有较大差距。若以Facebook单用户营收为天花板,快手超50%单用户创收提升空间巨大。
快手不断丰富变现模式,在直播电商等领域持续发力。随着用户消费能力提升和对平台依赖加深,单用户价值有望进一步释放,为平台带来更可观商业收益。
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快手未来单用户商业化价值能实现大幅提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