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大促期间,数字人在各大电商平台出尽了风头,成为各方竞相展示的新利器,然而视频号却反其道而行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考量?
数字人“618”大放异彩
“618”期间,数字人在电商界成了绝对的焦点。比如京东集团CEO许冉的数字分身与超过18位总裁数字人现身“京东618总裁福利趴”,并且京东还有上千名数字人在直播间“上岗”。据京东消费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今年“618”,京东数字人主播直播时长超38万个小时,用户互动超400万次。其表现着实亮眼,为京东大促增添了不少热度。
淘宝提前布局数字人
淘宝对数字人的布局较早。早在2022年4月的淘宝直播MCN机构季度会议上,淘宝方面就将虚拟主播和3D场景作为年度三大发力方向之一。这说明淘宝很早就意识到数字人在直播电商领域的潜力,提前做好规划,在后续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定优势,数字人也逐渐成为淘宝直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号坚守真人主播
与众多平台热衷于数字人形成鲜明对比,视频号是个“逆行者”。从接近视频号的知情人士处得知,视频号希望并鼓励真实的真人主播与观众实时互动。作为直播带货界的后来者,视频号一直特立独行,从未邀请明星入驻,鲜少邀其他平台头部主播开播,3年来也没培养出自己的出圈“超头主播”。它更看重真人主播的互动性。
数字人影响社交体验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视频号依托微信的社交生态发展直播业务,而数字人和虚拟人会破坏社交体验,所以视频号拟禁止。因为数字人互动缺乏真实感,难以像真人那样进行有温度的交流。与其他社交属性弱甚至没有的平台不同,视频号更依赖社交传播,所以对数字人的态度更加谨慎。
数字分身技术受追捧
如今AIGC浪潮打向直播电商,数字分身技术成为众多电商平台想玩的新花样。数字分身似乎全面“侵入”了直播电商领域。但在视频号上却难觅其踪迹。其他平台纷纷利用数字分身,实现主播的7×24小时不间断直播,吸引了大量流量。不过视频号依然坚守自己的发展方向。
数字人潜藏法律风险
随着数字人在各大直播间陆续登场,相关法律风险也不断涌现。例如数字人的版权归属、言论责任等问题都存在不确定性。一些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对虚拟主播设置了“禁区”。这也是视频号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所以在引入数字人方面更加谨慎小心。
你认为视频号坚持以真人主播为主的发展模式,在未来能否在电商直播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记得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