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的辉煌与猫眼的平淡
《哪吒之魔童闹海》非常厉害,全球票房进入了全球影史票房前十。要是延长放映后最终票房能达到150亿 - 160亿元,光线传媒基于60%的投资比例及分账规则,分账收入能增加到28.2亿 - 33.4亿元。反观猫眼娱乐,虽是中国最大线上电影票务平台,还和光线背靠同一自然人股东,却没在“哪吒”这场盛宴中掀起太大浪花,实在令人意外。
猫眼其实也没闲着,春节档还为《唐探1900》等非光线系影片提供发行服务。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感觉它在这场“哪吒热”里存在感不高,和光线的收获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格局下的增长瓶颈
在线票务市场,猫眼和淘票票已经形成“双雄”格局。不过电影市场后续要是继续疲软,票务和发行市场的增长空间就有限了。两家竞争来竞争去,就像在分一块固定大小的蛋糕,一方多拿,另一方就少拿,也就是零和博弈。
2023年,整个电影总票房约550亿元,服务费收入仅约50亿元。对比抖音广告、电商等核心业务那巨大的市场和高速的增速,电影票务市场就显得小了很多。也难怪抖音会先顾着大头业务,暂时搁置抖音电影票的独立发展。
抖音与猫眼的合作模式
在“先大后小、抓大放小”的战略下,抖音选择和猫眼合作。抖音接入猫眼成熟的票务系统,这样就能曲线快速切入票务市场。而抖音自身就可以专注于流量运营和内容营销,优化用户体验来吸引更多用户。
抖音通过“短视频、直播种草 - 小程序购票”的闭环,不用自己去搭建复杂的票务系统,就能从票房里分一杯羹。同时,猫眼专业版和抖音热度榜数据打通,像《流浪地球2》利用抖音话题热度预测票房走势,帮助院线优化排片、提高收入,实现了多方共赢。
行业的担忧与猫眼的处境
其他电影公司一直担心猫眼会在票务排片、数据资源和营销流量上优先照顾光线出品的影片。就拿春节档来说,猫眼同时参与《唐探1900》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竞争,它要是偏向哪一方,很容易引起行业关注和不满。
票务在电影行业里太重要了,它既是流量入口,又是电影变现的出口。一部投资巨大的电影,能不能盈利,票房很关键。APP、小程序上的展示位置和评论都会影响消费者买票决策,所以其他电影公司不太敢把猫眼当成主要宣发阵地。
抖音崛起带来的压力
抖音作为超高流量平台,在电影宣传上有天然优势。它靠大数据和算法给用户推适合的视频,能推动用户做消费决策,自然成了电影公司争抢的营销阵地。越来越多电影公司选择抖音,使得猫眼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电影在抖音的宣传下获得很好的票房成绩。而猫眼在这场竞争中,要想突出重围就需要拿出更好的办法,不然市场份额可能会继续被抖音挤压。
猫眼的近忧与未来挑战
如果抖音觉得和猫眼现有的合作模式挺好,继续专注广告、电商业务,那猫眼就面临近忧。毕竟这么多电影公司倾向抖音,猫眼的市场空间会进一步缩小。
未来,猫眼得想办法平衡自己和光线的关系,消除其他电影公司的顾虑。同时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不能只依赖现有业务,得探索新的发展方向,不然很难在复杂的电影市场中稳定发展。
你觉得猫眼娱乐该怎么应对当前的困境?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也别忘了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