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在宅圈似乎处于鄙视链底端,像“六万人砍价不成功”这样的新闻屡上热搜且指向其“裂变活动”欺诈。这是个很吸引眼球的现象,一方面拼多多被舆论轰炸,一方面它仍继续这样的活动。
拼多多的舆论风波
拼多多因“裂变活动”欺诈而被大众诟病。像“六万人砍价不成功”这种事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成为热点话题。宅圈更是将去拼多多买东西视为低端行为。这种负面形象在大众心中已是根深蒂固。在很多社交平台,对拼多多的讨伐声不断,众多网友指责其欺骗消费者,利用大众拉新助力却不让人成功提现。
然而,面对这样的舆论轰炸,拼多多似乎并不在意。它没有去改变这种外界看来“欺诈”的活动操作,依旧我行我素地维持着相关活动,这也让大众更加气愤,觉得它毫无底线。
出于商业的考量
拼多多是一家商业公司,以商业利益为出发点。它持续上线此类活动,肯定有它商业上的考量。虽说从表面看,这些裂变活动受到很多人抵制,可实际背后有着一般人难以察觉的用户增量。每一次的拉新、每一次的助力活动,其实都在为拼多多增加新的用户或者重新唤起老用户的关注。
这种边被骂边增加用户的现象看似矛盾,但在商业运作里却好像又说得通。例如一些小品牌,通过争议性的营销也获得了不小的知名度。拼多多也许就是想用这种充满争议的“裂变活动”在市场中继续占据一席之地。
亲自体验拼多多活动
我原本是鄙夷拼多多这种做法的,为了深入探究还是亲自尝试了一下拉新游戏。开始感觉还比较顺利,也能得到相应的奖励。可到后面,问题就来了。当点击提现时,又被引导到新的抽牌游戏,各种随机奖励不断出现。本来以为快要成功提现的时刻,真实情况却是离成功还很遥远。
另一位群友参与其中,经过拉亲戚朋友助力,提现币到了99.8,甚至在多个人助力后也才99.9,这中间不断出现各种变数,离成功提现总是差那么一点。这完全是一种不透明的游戏规则,让参与的用户充满了挫败感。
成功案例带来的改变
不过,有群友及其家属有成功提现的案例。这个成功是打破了之前大家对拼多多的固有认知的。之后大家对拼多多的态度就缓和了不少。原本那些站在鄙视链顶端看不起拼多多的群友,看法开始转变,有些人甚至保留了拼多多的APP。
这个现象表明,消费者是很容易被一些实际的成功案例影响的。哪怕之前对某个品牌或者平台有很深的成见,一旦有正面的反例出现,就会对其态度进行调整。这也说明拼多多这种可能有猫腻的活动之所以还能持续,是因为偶尔会放水让部分用户成功。
不确定性奖励的作用
拼多多的活动中不确定性奖励被发挥到了极致。它先给用户设定一个看似只要按要求做就能获得确定奖励的游戏。比如邀请足够多的人就可以拿到奖金。但随后在游戏里又设置各种不确定的提现激励。这就让用户始终被牵着鼻子走。
用户可能在大部分时候失败,但偶尔一两次的成功就会让他们觉得也许之前的失败只是自己运气不好,从而继续参与这样的活动。这种运营模式真是好坏参半,坏在欺骗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感情,好在还能偶尔给一些甜头留住部分用户。
“小白鼠”的存在意义
就算是对拼多多极度鄙夷的阿宅群里,大家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拼多多的提现活动。这就是这些“小白鼠”一样的用户的作用。为拼多多起到了宣传作用。虽然很多时候这些用户可能觉得自己不会再参与这种被骗的活动,可一旦真的有提现成功的消息,他们还是可能会去尝试。
在这里我想问大家,要是你都知道拼多多这种活动可能存在欺诈风险,但你身边有人成功提现了,你会去尝试吗?希望大家评论留言分享自己的想法,要是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也请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