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转变新态势
日前发布的《直播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2024年度)》显示,直播电商正从交易到内容、从买卖到体验、从拼销量到塑品牌全方位转变。如今商家借助大数据,能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预测产品走势销量,还能量身打造消费者画像,然后进行个性化生产,精准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这一转变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直播电商不断创新,有溯源、IP联动等新玩法,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体验,使得直播购物不仅仅是单纯的交易行为,还增添了更多趣味性和互动性,提升了消费者购物的参与感和满足感。
吸引消费者原因
有多年主播经验的周瑜提到直播受消费者青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从价格上看,直播类似大型团购,短时间能聚集大量订单,所以能为消费者争取到更低价格,让消费者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这对于注重价格的消费者来说极具吸引力。
直播形态也很灵活,主播可以从视觉等多个方面展示商品特色,消费者还能边看直播边提问。这种实时互动的方式,让消费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商品信息,解答心中疑惑,比传统的网络购物更具优势,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行业信任很关键
快手电商运营部门相关负责人指出,直播电商是强调信任的生态。粉丝对主播是充满信任才会在直播间购物,但一旦信任关系被破坏,主播失去的可能不仅仅是几个粉丝,而是很难再重塑信任。这意味着主播和商家都需要高度重视诚信经营。
一旦出现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问题,消费者的信任就会大打折扣,还可能会将这种负面印象扩大到整个直播行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维护粉丝和主播之间的信任,是直播电商持续发展的基础。
法律责任要明确
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规定,主播所在企业和主播本人都有相应义务。主播所在企业是直播间运营者,主播承担着广告发布者等角色的义务。当主播出现虚假营销等错误行为时,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商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薛虹强调,主播若有明显销售典型行为,就需因其虚假营销手段和错误陈述承担法律责任。这可以约束主播的行为,让他们在直播带货时更加谨慎,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一老一小”保护难
“一老一小”由于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成为直播电商侵害的对象。有些不良商家会通过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方式,侵害他们的权益,比如售卖动漫剧作、游戏时,引流未成年人至第三方平台,提供涉黄涉暴资源。
这不仅损害了“一老一小”的身心健康,也违背了行业的道德底线。因此,直播电商可以借鉴短视频和网络游戏中的“未成年人模式”,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让“一老一小”能安全地参与直播购物。
多方合力促规范
整治直播电商乱象,仅靠商家和主播自律远远不够,政府和平台的监管引导更为重要。专家朱巍认为,监管要持续加码,比如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更完善的监管政策。
平台也要强化责任,严格审核入驻商家和主播的资质,加强对直播内容的管理。与此同时,网民也要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推动直播行业走向规范化发展,让消费者买得放心、舒心。
大家认为现阶段直播行业还有哪些需要重点整治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分享!